劉建昆,難啊!
戰鷹-1設計提交驗收太突然了,突然到航空集團完全沒有準備。
劉建昆必須要臨時組織驗收專家組,對報告上上下下進行整體的論證,因為是五代機設計的論文,每個部分都需要詳細的計算,有的部分還需要試著去理解,想演算都需要找方法。
那就像是解答一道完全不懂的題目,需要驗收團的專家們費好多腦細胞去做。
對于規模宏大的航空集團來說,臨時組織驗收專家組倒不是太有難度的事情,大不了就從下面的研究機構找人手。
航空集團旗下有三十多個研究機構,各機構都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單單是能參加工作的院士就有六個,涵蓋了飛機設計的各個部分,連附帶的航空相關研發,都有專門的研究所負責,各個研究所負責相關的部分驗收,就足以能解決設計驗收問題了。
劉建昆被難住的是‘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歸類屬于電子設備。
航空集團旗下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和航空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兩家研究所都派了頂級的研究員過來,但他們看過‘智能控制系統’的內容后,都表示短時間無法完成驗算。
因為,算法難度太高!
他們是專業研究航空電子設備的,有很多計算機算法相關的人才,但人才也只是人才而已,并不代表是頂級的算法專家。
他們給出的建議是,“必須要找最頂級的算法工程師。”
“我說的頂級,不是普通的頂級,而是那種數學、計算機能力,都能達到世界級的專家,最好專業做數學和算法研究的。”
“我們所并沒有這種人才!”
當然沒有。
同時是數學家、計算機專家,一心研究數學和計算機算法,等于完全是做理論研究,不太可能到航空集團旗下的研究所工作。
這種人才到航空集團旗下的研究所,能力也根本施展不開,專業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的人才,還是要到科學院、各大高校里找。
劉建昆馬上想到了一個地方,“科學院的軟件所?信息、數算中心?”
“趙院士,真是給出了個難題啊!”
劉建昆都有心讓趙奕直接過來講解,但研究人員肯定不能參與到設計驗收,讓做設計的趙奕過來講解,還組織專家團驗收做什么?直接給通過就好了,發正他也不關心設計的原理之類。
所以還是要找科學院。
航空集團在科學院也有相關的人員,但都是有合作的部門,軟件所、信息數算中心,就完全沒有任何聯系了。
這等于是在集團外部找人。
雖然航空集團是國內非常重要的飛行工業集團,但國內的科研機構、集團公司可不是一家親,就算真的是一家親,底下的研究員也不這么認為,誰會愿意不相干的機構問題,就給自己增加和研發無關的工作呢?
劉建昆只能找科學院軟件所、信息中心的負責人溝通,甚至親自做飛機過去,跑了一趟當面去說,才終于談好了驗收工作。
科學院軟件所同意派出一名院士帶隊,去航空集團輔助驗收‘智能控制系統’。
這個院士就是劉賀敏。
劉賀敏是去年的新晉院士,評上了院士有些春風得意,最近在的進化算法上的研究,又有了階段性的成果,心情還是非常不錯的。
當聽到軟件所支援航空集團的驗收工作,他稍稍打聽了一下就趕緊離得遠遠的,因為其中牽扯到了‘趙奕’的名字。
劉賀敏對自己的專業水平很有信心,數學、計算機都是最頂級的專家,但要說和趙奕相比,他還是根本不敢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