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怎么模擬發動機的環境,都肯定比不上內部環境,而像是扇葉、渦輪葉片、增壓葉片等,都只能做簡單的強度、旋轉測試,無法得到在發動機內部工作的數據。
所以還是必須要組裝好樣機,讓樣機真正運作起來,才能確定各部件的工作性能,并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
趙奕來的時間剛剛好。
本來計劃是一個星期后再去,到時候樣機已經組裝完畢,但大學里的氛圍不太好,總是碰到熟人過來調侃,他就干脆提前過去了。
當趙奕到達北部工廠時,WZ-A1樣機差不多組裝完畢,只有一些外圍線路沒有安裝好。
趙奕關心了一下樣機組裝問題,隨后也投入到了工作中,查看送來的各個部件數據,對于制造出來的部件參數,有個更加詳細的了解,也有利于之后正式進行調試。
自從WZ-A1樣機正式生產后,袁海濤大部分時間都在工廠這邊,每個運來的部件都會參與到檢測中,他對于部件的性能、情況非常了解,另外,他的團隊負責昆侖二號樣機,也擁有豐富的經驗。
趙奕和袁海濤了解了部件運送、檢測的情況,還請教了調試、運作的流程以及附帶部件情況。
袁海濤講解的非常詳細,他非常期待調試工作。
現在他的職位比原來高,是樣機組裝、維護、調試的主負責人,是戰鷹發動機組的‘二號人物’,放在昆侖發動機組,也就只是比張剛川的職位低。
趙奕主抓調試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其他工作都下放給了其他人。
袁海濤也就變得更加重要。
不過袁海濤期待調試工作,職位問題只是一方面,更中澳的是,他覺得跟著趙奕工作有前途,而不像是在昆侖發動機組,負責個二號樣機測試,做一大堆的數據分析、維護,卻看不到完善發動機的希望。
袁海濤匯報過相關的工作后,也閑談般問起了關心的事情,“趙院士……”
“怎么了?”
“你說,(調試工作)要持續多久?一直到裝載到戰機上……”
袁海濤指的是樣機組建完畢,到第一階段調試結束,裝載到戰機上做試飛測試的時間。
趙奕疑惑的問道,“戰機?戰鷹-1還沒開建吧?”
“我是說最初的試飛。”袁海濤解釋著,他說的是針對發動機的試飛測試,航空集團有一些專門用作實驗的雙發戰機,進口的發動機也會上飛機做性能測試,因為是雙發(兩個發動機)戰機,就算測試的發動機出現問題,也不會造成太大危險。
趙奕思考著點頭道,“你的意思是,樣機正常運轉、排除大故障……這個應該很快吧?”
他再次想了想,說了個保守的數字,“一個月?”
“一個月??”
“很長嗎?不然,三個星期?”
袁海濤沉默了好半天,開口問道,“趙院士,你知道昆侖發動機到這一步,用了多久嗎?”
“多久?”
“一年零十一個月,差不多是兩年時間!”
“哦~~~”
趙奕心里有底了,他淡然的點了點頭,“那好吧,我們就再保守一些,加一個星期,五個星期好了。這就是我們這一階段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