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艾立新的感覺還淡一些,他畢竟才升研究員兩年多,研究所的其他研究員,感覺就更加明顯了。
比如,戴天慶。
在趙奕來到生物醫學研究所前,張薇可以說就是戴天慶實驗室的‘小兵’,最底層的副研究員,或許未來會怎么怎么樣,但短時間就只是個打輔助的小研究員,大項目都只能做邊角工作。
現在呢?
張薇都成為生物醫學研究所的‘主力研究員’,知名度僅在趙奕之下,成果和名氣可以說超過了他。
戴天慶想想都郁悶到吐血,但也實在是沒什么辦法,他只能想,“張薇出身我的實驗室,只能希望她未來更好了。”
趙奕倒是不知道艾立新的感覺,他還以為艾立新是和張薇熟悉。
但是,沒辦法。
趙奕對于實驗室里的人,還是有一定能夠了解的,尤其是艾立新和張薇,實際上,兩人的水平和其他研究員還是有差距的。
哪怕是艾立新也有差距,因為他升入研究員時間短,獨自帶隊做大項目的經驗很少。
張薇,就更不用說了。
外界吹捧張薇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女神、未來,但和能力、經驗等方面無關。
張薇能升入研究員,有個人能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跟著他一起做了好幾個大項目,貢獻排名也非常的靠前,就只在他的后面。
如果把艾立新和張薇安排在一起,是有些不適合的,無論是李明還是朱琦,都是資深的研究員,能力和經驗都是頂尖的。
所以兩人肯定會被分開。
趙奕思考著搖了搖頭,都感覺有些心累,他覺得給研究員分組,就好像是老師給學生分組一樣……
組都已經分完了,還有學生找來說,“我不想在這一組?”
“心累!”
趙奕用手摸了摸心臟,旁邊的鄧丙成關心的問道,“趙院士?怎么了?難受嗎?”
“是啊。”趙奕搖頭。
鄧丙成還以為是真的,馬上道,“那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智商超高的天才,身體容易出現疾病,就是因為思考的太多,腦力耗費太大……”
“這是有根據的……”
“巴拉巴拉~~”
鄧丙成連續說了一大通,趙奕聽的臉都黑了,他發現和醫生呆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好的選擇,趕緊快走幾步去了另一件隔離實驗室。
張薇和朱琦也正忙碌著,他們正在對螃蟹腿部神經做電機,用儀器來檢測信號傳導。
當趙奕走進去的時候,張薇正放在手頭的工具,隨后驚喜道,“我們檢測到了神經外圍細胞的細胞膜震顫。”
“神經外圍細胞?”趙奕疑惑。
張薇解釋道,“不是神經細胞,是和神經相連的其他細胞。”
“哦。”
趙奕走過去看了一下數據,發現是一大堆的數據,最后電腦計算得出了結論--
細胞膜震顫幅度:2nm(納米)。
這是一個星期的準備后,檢測到的第一個確定數值,后續同樣的檢測就容易了很多,需要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
朱琦“這個數值應該是準確的,偏差范圍在0到2納米之間。”
趙奕聽罷疑惑問道,“這還準確?總共只有2納米,豈不是可能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