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趙奕完成了圍繞‘切面理論’的一整套數學構架,實驗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知道會成功,唯一不確定的只是,‘切面阻隔空間的效果如何’。
效果,是有區別的。
最理想的狀態,肯定是完全阻隔空間,空間擠壓造成的引力,就會完全被切面阻隔,處在切面上下的物體,相互之間不會產生引力。
之所以只是強調引力,是因為趙奕還沒有完成電磁力的解析,他也不知道該怎么去論證,切面是否能阻擋電磁力作用。
‘完全阻隔’,肯定是不可能的。
實驗環境局限性很大,并不會進行高能量的實驗,就無法讓離子晶格密布整個空間。
但是,只有切面理論是正確的,就一定會起到效果。
這就好像是水流中的漁網。
漁網的漏洞再多,縫制漁網的線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攔作用,而不是對水流沒有任何效果。
“實驗設計的還是要更嚴謹,強度要更大一些。”
“還是等等吧。”
“要在現有的條件下,屬于一個高性能的實驗……”
趙奕指的是超導材料。
超導材料,也叫作超導體,指的是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于10的負25次方,可以認為電阻為零。
這個實驗需要大量的超導材料,實驗設計還需要非常的嚴謹,他可能通過實驗觀察到反重力效果。
在實驗準備的過程中,趙奕完成了數學理論整理工作,對李寧說道,“還是等等吧,實驗不用急,我計劃是在下周三,進行第一次實驗。”
“這段時間工作也辛苦了。李教授,你很久沒有回國了吧?可以抽時間在首都這邊轉轉,放松下心情。”
李寧答應著點頭,實際上,他哪里有心情出去轉?
現在可是關鍵時刻!
李寧的心情變的非常忐忑,有趙奕一起工作時,他還稍稍淡定一些,認真和趙奕討論理論、實驗。
當趙奕去做其他事情,他只能在理學院、實驗室或者大學里轉,腦子里就總是想著實驗,反復實驗日就是審判日,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
這天下午,李寧去了理學院,找到了剛熟悉的周立,看看他具體做些什么工作。
周立做的是偏微分方程研究,復雜的數學讓人眼花繚亂,但李寧的數學水平也不低,不僅僅能看懂很多內容,還能和周立相互討論。
李寧從周立這里,找回了對數學的信心,心里不由得輕呼一口氣,“原來我不是那么差,只是和趙奕相比,差的有點多。”
兩人討論著偏微分方程構建工作,,很快話題又轉到了超導反重力問題。
李寧苦惱的說道,“我也不知道具體能不能成功。說真的,周教授,我甚至看不懂趙院士的工作,哪怕他是在驗證我的理論。”
這才是最郁悶的地方。
超導反重力明明是他的理論,趙奕只是感興趣做驗證,只是驗證的方法和其他實驗物理學家不同,不是直接做實驗驗證,而是先構建好數學邏輯,利用數學構架推導出實驗方法,再去對實驗進行設計。
這……
李寧不止是不理解趙奕的工作,甚至都覺得自己的理論,被進行了深度解析,已經不是原來的了。
周立搖頭道,“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怎么說?”李寧疑惑。
“你知道國內有多少人,希望和趙奕合作做研究嗎?我估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
周立道,“我自己也一樣,可惜啊,趙奕對偏微分方程不感興趣。”
這是周立郁悶的地方。
理學院的郁悶在于,趙奕的數學物理成果都是理論,和實驗室完全不沾邊,也就無法打動理學院實驗室的發展。
周立的郁悶則是,他也是做數學理論研究,完全沒有辦法和趙奕一起做研究。
有時候,周立腦子里都會想,“如果三十年前知道現在,我肯定不做什么偏微分方程,而是去搞應用數學,應用數學才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