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最新!
人才也有水木大學的支持,光是有國際級成果的教授就七個,其中還包括一名科學院院士。
這個科研陣容非常華麗了。
為水木大學實驗室的教授,都是專職做研究的,即便是帶學生也是研究生、博士,而燕華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就只是個校內‘學習’用實驗室,大部分時候都是學生使用的,其中幾個物理教授,都是本級的物理老師,根本談不上什么科學研究。
結果呢?
燕華大學的物理實驗室,依靠‘淘汰的設備’,和少量的經費支持,驗證了超導反重力理論。
上級科研撥款方會怎么想?
當看到網友的評論,以及趙奕發布的消息,邱成文也感覺有些好笑,“未來能讓人飄起來?”
“短時間是不可能的,這不是超導,反重力能做到的。”
他很容易做出判斷,“超導,離子晶格最旋產生的反重力效果,不管原理究竟是什么,肯定是有上限的!”
“也許是百分之十,也許是百分之二十,但肯定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功率再高也不可能。”
“想用超導的反重力效果,讓人類飄起來,是不可能的。”
“趙奕大概也是太激動了,說的話有些大了……”
另一邊。
燕華大學的物理實驗室,還是正常進行實驗工作。
趙奕也來了。
他可沒有邱成文想象中的激動,甚至說,看起來一點都不激動,好像實驗和他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查看一下實驗、數據的東西,確保實驗設計和過程沒有問題。
這有點像是‘日常巡查’,看完以后就淡然的走開了。
物理實驗室后續的工作有很多,超導反重力實驗成功,后續就要不斷的測數據。
另外,也要設計相關的實驗,從其他方向去做驗證。
這些就是實驗的收尾了。
現在李寧的工作主要是做總結、寫論文,把實驗過程、結果記錄下來,做一個詳細的報告,添加到論文內容中,接下來就是投稿了。
李寧希望投到國際頂級的物理雜志,他看好的雜志是《應用物理報》,專業性質對口是一方面,《應用物理報》也是國際物理界最權威的雜志之一,影響因子長期排名前三。
當把想法說給趙奕的時候,趙奕倒是沒什么意見,只是提了個附帶的要求,“中文版就投給國內的《數學物理雜志》。”
“《數學物理雜志》?國內的期刊?”李寧有些不理解,“但是,中英文不能分開吧?投了中文,英文版就不能投給其他雜志了。”
“《應用物理報》審核還是很嚴的,光是審稿就要一個月。如果是另投中文稿件,我估計,他們不會答應。”
“那幾乎不可能。”
李寧說著都直搖頭,投稿到一個雜志以后,雜志就有了稿件的版權。
所有雜志都是同樣的規定。
所以才說不能夠‘一稿多投’,一個雜志發表出來,默認就擁有了版權,翻譯成中文的版權也有,其他雜志就不能夠再發表。
李寧繼續說道,“我上次有個論文,投給了《應用物理報》,是有關超導材料實驗的論文,研究了一個最新的超導材料,并得出了具體數值。可審稿了兩個月,修改了三次,還是被拒絕了。”他說著都郁悶的搖頭。
趙奕道,“李教授,我知道你的擔心,但是,中英文分開……應該可以吧?”
“不可能!”李寧十分肯定。
“我覺得可以。”
“不可能的,趙院士,你大概不了解《應用物理報》……”
“巴拉巴拉……”
李寧連續說了一大堆,差不多就是《應用物理報》世界排名多高,影響因子有多么大。
趙奕聽的頭都大了,他干脆道,“我打個電話,問問。”
他確實沒有在《應用物理報》上投過稿,卻認識加州理工大學的萊德利教授。
如果記憶沒有出錯的,萊德利兼職《應用物理報》的編輯工作,還要求過趙奕到《應用物理報》投稿,只是他最后選擇了其他雜志。
趙奕打了個國際長途,接通后找到了萊德利,直接問了起來,“萊德利教授,我是趙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