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做了個超導反重力的實驗,成功了。我還記得上次你邀請我給你們雜志投稿,現在我就找上來了。”
對面的萊德利馬上興奮說道,“真的嗎?趙奕,恭喜你!我記得那是……李什么……的理論?不管怎么樣,恭喜你!歡迎你來《應用物理報》投稿,如果速度快,下一期就能安排。”
“我有個要求啊!”趙奕說道,“我希望把中、英文的稿件分開,因為中文,我想投到熟悉的雜志社。”
萊德利馬上道,“當然沒問題!”
“這是小事!”
“我想,最少在M國和歐洲,沒人在乎中文版,如果是你們國家的科學家,當然會希望看到中文版,這是雙贏,是為了所有人能享受到最適合自己的文字!”
“對,是雙贏!”萊德利強調。
趙奕道,“那好吧,就這樣說定了了,我會在一、兩天內,就把稿件發過去。”
“OK,非常期待!”
趙奕淡然的放下了電話,看向李寧說道,“你都聽到了,并不是我單方面要求這么做,這是雙贏!”
“對全世界的讀者有好處,他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文字閱讀。”
“……”
李寧扯了下嘴角,他不知道說什么好了,眼前的事情超出了認知。
中英文分開投稿……是雙贏?
怎么雙贏的?
最少英文投稿的雜志社,不是贏家吧?不過,他們能刊載高質量的論文,大概也是贏家?
投稿人、兩家雜志社、讀者……
四贏?
李寧忽然有些迷茫了,他想著下次有機會也試試?
中、英文分開投稿,對投稿人肯定有好處啊!
……
《應用物理報》的審稿、排版都非常迅速。
趙奕和李寧的稿件傳過去以后,只用了不到兩天時間,《應用物理報》編輯部,就給了回復消息,確定下一期會刊印論文。
下一期,就是一周后……
這個刊載速度肯定是‘插隊’了,也許是把其他的稿件擠了下去,但不管怎么說,早一點被發表出來,肯定是個好消息。
物理實驗室的工作,已經進入到尾聲。
李寧預訂了下一周的航班,而在他離開的前兩天,《應用物理報》就出了新一期,消息也馬上傳到國內。
網絡上的反應是最快的。
各個媒體都刊載新聞稱,“趙奕院士和李寧教授合作,完成了超導反重力驗證試驗!”
很快。
一些媒體做出了詳細報道,對國外分析報道做轉載,同時也論文內容進行了解讀,“燕華大學物理實驗室完成的超導反重力實驗,成功讓反重力裝置上方的物質,受到的重力減輕百分之七。”
“趙院士認為,超導反重力原理的支點,在于超導材料通電后,產生的離子晶格自旋,形成了隔絕引力場的切面。”
“他在論文內容的簡述中,把隔絕方式稱之為‘切面理論’……”
“……”
“另外,趙院士和李寧教授的實驗研究,中文版會發布在國內《數學物理雜志》上……”
當媒體做大量的報道時,網絡上再次熱烈討論起來。
在一個多星期以前,網絡上就流傳說,趙奕完成了超導反重力實驗,還說成功讓人漂起來。
那個消息被辟謠了!
現在確定的實驗消息傳出來,也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沒有讓人漂起來有些遺憾,但能真正減輕物體受到的重力,也足以值得期待了。
好多人都參與到討論中,討論研究本身、理論本身,順帶暢想一下未來進展。
趙奕發表的微博消息,再次被拿出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