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大部分人對實驗結果是失望的,因為他們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也就表示實驗是失敗的。
趙奕的說法讓他們重新有了期待,每個人都等待著最終的結果。
高層領導也聽到了趙奕的話,就開始不斷的詢問,他希望能知道,核反應更充分代表著什么。
哪怕是抱著點希望也好,也許就能期待更大的進展。
趙奕并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他只明確和空間阻隔有關。
‘空間阻隔’,這個用詞引起了陳澤書院士、高層領導以及其他人的好奇。
絕大部分人對裝置的描述都是反重力,就連反重力飛行器團隊也是一樣,他們只知道研究的是反重力技術,并不知道反重力的原理。
趙奕對此做出了詳細的解釋,“事實上,反重力,這個用詞是不正確的。應該說是空間阻隔。”
“從研究的理論來看,反重力裝置發揮的效果是,截斷空間對2的N次方能量點的擠壓,可以簡單理解為,空間對有質量粒子的排斥反應。”
“空間是沒有上下之分的,之所以會產生反重力效果,只是因為地球有明顯的引力,而另一面,上方,引力的作用非常微弱。”
“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推斷實驗反應更充分,和空間阻隔存在直接關系。”
趙奕做了詳細的解釋,還做了數學上的分析,但也只有陳澤書以及反重力的專家組明白過來,絕大部分人都聽不明白。
但是,足夠了。
最高領導長呼了一口氣,他是希望實驗有進展的,因為趙奕參與的絕大部分的實驗、項目都進展。
如果這一次沒進展,他會感覺很尷尬。
其他人說起來,好像他直接來參與了,實驗就沒有成功。
實驗成功與否當然和他沒有關系,但好多人說起也會有‘玄學’,就好像是賭博一樣,“怎么你去了,實驗就沒進展了?”
類似的說法能有好幾個版本。
高層領導也是要面子的,他希望聽得的是,“我去現場參與了實驗,實驗有了重大突破!”
這就好像實驗的成功和他有關系。
另一邊。
陳澤書以及其他院士、專家,和趙奕討論起了物理理論問題,趙奕所說的空間阻隔,和愛因斯坦的空間理論是類似的。
愛因斯坦的理論認為,有質量的物體就有引力,而引力對時間空間都有影響,造成時空扭曲,正因為存在時空扭曲,才會產生引力波。
在深入的進行思考、論證后,會發現兩者非常的類似。
“難道引力波就是空間擠壓引起的?”
“或者說空間擠壓造成了空間震蕩?”
“愛因斯坦的理論不一定全面,趙院士對空間震蕩的解釋更詳細。從微觀角度出發,理論會更完善。”
“愛因斯坦也只是發現了引力震蕩,趙院士不一樣,微觀角度才解釋了發生原理……”
幾個院士、專家的說法,似乎趙奕已經超越了愛因斯坦。
這個時候當然要謙虛一下,表示自己比不上愛因斯坦,但實際上,只是因為國人的謙虛品質,不能和‘古人’去做比較。
多數人并不覺得趙奕比不上愛因斯坦差,單單以研究成果來論高低,趙奕最少不差于愛因斯坦,他不差的研究就在于空間阻隔理論。
在討論的最后,趙奕確定的說道,“現在我還不能肯定,空間阻隔為什么會讓核反應更充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能發現并利用起來,肯定會是理論上的重大突破,也會成為技術上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