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上就是大量的數學列式,以及相應的簡單分析。
陳澤書仔細研究了幾個小時,發現自己真是研究了個寂寞,什么都沒有看懂不說,連實驗報告最后的結論,都覺得有些懵懵懂懂。
“空間阻隔下,反應過程中的粒子,變得不活躍?”
“這個不活躍指的是……什么?怎么不活躍?有什么用處?”
“這些數學列式……”
陳澤書感覺頭都大了。
高層領導發現陳澤書完全看不懂,干脆就讓他直接聯系趙奕,陳澤書就來到了燕華大學。
他找到了趙奕。
趙奕倒是也不吝嗇講解,但復雜的數學邏輯,顯然不是一個長期從事核物理技術研究的老院士能聽懂得,陳澤書感覺自己的頭更大了。
他用力按著額頭打斷說道,“趙院士啊!能不能別再說這些數學問題了,跳過!跳過!我已經知道了,反應過程中,粒子變得不活躍,然后呢?”
“然后怎么樣?粒子不活躍,會造成什么結果?”
“有什么用處?”
趙奕認真聽著點頭,奇怪的反問道,“我的報告上應該有寫吧?”
“有寫?哪有?不可能!”陳澤書覺得自己都快把報告翻上好幾遍,很確定沒有看到什么‘用處’。
趙奕發現陳澤書不相信,就干脆找到了報告的電子版,翻到了第四頁找到最后,就看到一大堆復雜列式下面,有一小行總結——
U型結構的曲線表明,K剖面狀態下,粒子會更易于控制。
陳澤書盯著這句話,連續念了好幾遍,半張著嘴問道,“我看到這個了?說的是什么?”
“這還不明顯嗎?”
趙奕滿是不解的說道,“陳院士,已經很明顯了吧?就是說,反應中的粒子更容易控制,核實驗更容易控制。”
“K剖面狀態,包含了核聚變以及核裂變的原子核反應狀態,也就是說,空間阻隔的環境下,核聚變以及核裂變都會更容易控制。”
這次陳澤書聽懂了。
他還來不及驚訝就注意到,趙奕那副‘完全搞不懂,這么簡單都不明白’的眼神,頓時氣的一口血差點噴出來,緊咬著牙吼道,“這么重要的東西,怎么不解釋清楚!”
“重要?”
趙奕仔細想了想,“技術上,應該有點用吧。我的報告里說了,空間阻隔會加大核聚變的點火難度,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核裂變。”
“只是,這對我的研究,沒有任何的幫助。”
他滿是失望的搖搖頭。
……
陳澤書帶著激動和郁悶的心情離開了。
他感到激動地是,反重力環境下,核反應更容易控制的發現,也許就能促進可控核聚變的研究。
另外,核裂變也變得容易控制,也就意味著,可以研發出反重力環境下的高豐度、高功率的核動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