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祁燦、黃鐘等人,都配備了貼身警衛,連他們的家人,都受到了嚴密的保護。
趙奕是最核心的保護對象。
有高層的領導甚至建議讓他去首都中心區域居住,或者干脆直接去首都軍區的中心,或者住在地下防空洞。
這當然不現實。
趙奕的工作還是很忙的,他要關注理論的整理工作,后來干脆把基礎的講解,交給了張祁燦、黃鐘等人,他則是重點講解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列式。
在反重力的理論研究上,已經算是告一段落。
有了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足可以支持空中堡壘的研發,甚至可以輻射應用到其他領域。
但是,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是空中堡壘的動力問題。
空中堡壘是非常需要動力支持的,戰略意義角度去考慮,核動力可以說就是唯一的選擇,但是核能研究組的工作,進展并不怎么順利,有關反重力的核動力裝置,依舊處在設計、論證階段。
高層領導對此也非常關心,因為反重力的技術理論沒問題,動力問題就成了唯一的難關。
動力,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高層甚至考慮過,用反重力的基礎研究,去和E國交換核動力技術,但后來仔細一想就放棄了。
因為,E國沒有完善的艦艇核動力技術。
E國的核動力技術,幾十年來都沒有發展,他們所使用的核動力航母,采用是核潛艇反應堆技術。
E國研制核潛艇用核反應堆的過程中,一直采用“破冰船探路”的模式,先研制新一代的核動力破冰船反應堆,然后再從破冰船反應堆基礎上衍生出成熟的潛艇堆。
這樣做的優點是核潛艇反應堆技術成熟可靠,安全性相對較高,缺點則是破冰船反應堆完全淪為了潛艇堆的驗證堆,需要研制水面艦艇用核反應堆時,迫于技術難度和時間限制,只能選擇潛艇核反應堆基礎上研制衍生型號,結果因為功率不足,被迫加上了燃油鍋爐進行補充,才能保證艦艇的高航速。
E國的基洛夫級號就是個例子,基洛夫級號是少見的采用核-蒸聯合動力的艦艇,歸根結底是由于核反應堆的功率不足。
M國是唯一擁有完善艦艇核反應堆技術的國家。
他們最新制造的大型航母,只需要兩個反應堆,就能保證高速航行,而且能一直應用幾十年。
這才是空中堡壘需要的核反應堆技術。
因為核動力研究非常重要,成為了限制空中堡壘的致命缺陷,高層一直都非常的重視。
這天高層領導干脆和趙奕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
他們觀看了核動力裝置相關研發的各個小組的工作,過程中也聽了幾個核心負責人的講解。
趙奕來過幾次核能研究所,也對相關技術有過了解。
這次不同的是,牽扯到了反重力核反應研究,核能研究所內部,還針對核動力裝置設計,分成了好幾個小組,進行各部件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