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對。”
高層領導和陳澤書一起點頭。
空中堡壘不能長期浮在空中,就像是航母長期不下水,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
如果是采用常規動力,想要一直浮在空中,耗費的能源極為可怕,總是用運輸機去運燃燒,就成了個耗經費的雞肋,根本是不實用的。
趙奕思考著問道,“那么,陳院士,核聚變裝置的研究,有什么技術難題嗎?”
他繼續說道,“空間阻隔區域,以空間罩當做隔離層,控制難度會縮小很多吧?”
陳澤書點頭道,“我們做過一次實驗,空間阻隔區域內,但是點火難度變的很高,我們只是成功完成了點火,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反應并沒有正常發生。”
“我很確定是完成了點火!”他強調了一句,有些無奈的搖頭,“我們推測,空間阻隔區域,能有效的控制核聚變,但也限制了反應發生。”
“理論上,空間罩隔絕能量傳導的特點,能成為核聚變裝置最好的隔離裝置。但是核聚變反應的控制,依舊是個難關,現有的理論來說,只能采用磁力控制方式,但是很不現實。”
他指的是投入的經費。
想要建造磁力控制核聚變的裝置,需要非常龐大的經費,核能研究所有一臺簡單的試驗機,也耗費了幾個億的投入,卻連一點收獲都沒有,實驗過程可以說漏洞百出。
國際上都認為,建造完善的核聚變磁力控制裝置,需要耗費的資金是以千億來計算的。
這還只是理論數據。
因為核聚變牽扯到很多其他難關,單獨建造一個磁力控制裝置,并不能完成核聚變反應堆,甚至說很大可能會做無用功,建造好以后依舊只能當個試驗品,成本就實在太高了。
趙奕皺住了眉頭,抓住了話里的關鍵,“陳院士,你們上次實驗完成了點火,但反應沒發生?”
“對!”
陳澤書還以為趙奕不相信,馬上道,“參與的人都可以證明。”
趙奕道,“陳院士,我不是懷疑你,而是覺得,這才是正常情況。”
“正常情況?”陳澤書很不理解。
“是正常情況。我的理論推測出空間阻隔對粒子速度有影響,在空間阻隔區域內,粒子的速度會受到限制,這種限制會隨著空間阻隔的效果增強而增強,但不是呈正比,理論上最高只能限制一倍。”
“比如,某種溫度下,粒子的速度是十分之一光速,那么空間阻隔影響下,最高速度就只有二十分之一。”
“如果粒子的速度超過了限制,就會受到影響而減速。”
“換句話說,空間阻隔效果的變化,直接能影響到核聚變反應速度。如果效果突然增強,就會核聚變反應速度變慢,而固定的空間阻隔效果下,核聚變反應的強度是存在上限的。”
趙奕很認真的說道,“當然了,我對核聚變反應了解的不多,只能說個大概情況,具體上限是什么,還是需要實驗來驗證,但我認為,空間阻隔區域下,核聚變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