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說,這次的媒體的熱忱完全能夠媲美《泰坦尼克號》在奧斯卡大獲全勝。
“金熊獎獲得者楚舜,集齊了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的男人!”——《國民新聞》
看這個新聞是不是以為是中二的島國新聞部?并不是《民國新聞》是朝鮮的新聞,島國的新聞更加中二。
“世界電影藝術成就金字塔的人物:楚舜,左手藝術,右手票房,他是電影界的天之御中主神!”——《朝日新聞》副刊
看看這牌面,連天之御中主神都搬出來了,從《古事記》來說,天之御中主神是高天原神話系列中創造神的神靈,反正很厲害就是了。
“他是電影圈中的莎士比亞,對任何事情都保佑細膩敏銳的感知,會停下來看樹木成長,會關注世界大范圍環保狀況,并且創作力非常旺盛,《六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觸不可及》、《差不多是個愛情故事》、《美麗人生》都擁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擁有莎士比亞一般的創作才華,”——《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的風格就是文字非常感同身受,給人的感覺是,泰晤士報是專訪了楚舜那樣,就好像是會關注樹木成長巴拉巴拉。
但實際上,這只是從楚舜的其他訪談中總結的,關注世界環保狀況,是楚舜在兩年前作為聯合國青年大使演講的題目。
去聯合國除了“反戰”、“環保”、“援救第三世界”還能講什么?難不成你要講聯合國六七萬的雇員,組織臃腫效率低下,有五分之一的工作人員遭遇過性騷擾……講實話不是在打聯合國的臉嗎?
然后會停下腳步看樹木成長,楚舜都不記得這是在哪次頒獎典禮上說的了,說完之后,楚舜對這話挺后悔的,因為樹木成長得多久?這逼裝得不夠圓潤。
“全亞洲文化的代表,全亞洲的驕傲,從楚舜導演拍攝的電影,能夠很明顯看出來,展露出了許多亞洲文化,從中能夠看出泰國佛教文化的氣息。”——《曼谷時報》
泰國媒體真的是老節奏大師了,凡是好事都是亞洲所有人的榮譽,凡是爛事都是某個國家的鍋,在所有國家之中,雙標程度能夠相提并論的只有印度。
“今晚世界的目光聚集德國,內森·卡迪成為柏林電影節影帝,楚舜獲得金熊獎,《美麗人生》成為最大的贏家,世界最為著名的導演,莫可可邀請楚舜導演來印旅游,印度燦爛的文化,絕對能夠為楚舜導演提供更多靈感,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今日印度》
莫可可目前印度副總理,主要管理的是文化、旅游、教育這些。很多人都說印度的報紙銷量高,是因為印度報紙承受著其他功能,就好像包包飯之類,但《今日印度》很少被拿去這樣用,主要原因這是印度最大的英文報紙,價格比較貴,用來包東西不實用。
最得意的國家必須有意大利的提名,國內主流的報紙都刊登了楚舜獲得金熊獎的新聞。
由于報道太多,就挑選最大的報刊《羅馬日報》來說。
“楚舜導演是意大利永遠的情人,而楚舜導演永遠能夠在意大利身上采集到無窮無盡的靈感,金棕櫚獎、金獅獎、金熊獎三部獲得最高獎項都電影,都是在意大利拍攝,意大利是藝術的國度,而楚舜導演是最能讀懂意大利的人。”
“楚舜導演獲得金熊獎,坎塔導演獲得評審團大獎,羅斯導演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卡迪成為柏林電影節最佳主角,《美麗人生》成為頒獎之夜最大贏家。”——《柏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