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報道是最為克制的,因為算是官方,如果德國都各種夸獎,有點不好。
整個歐洲都是正面報道,但如此熱烈,其實肯定有猶太人在暗中推波助瀾,就好像美利堅的《紐約時報》專門寫了長文報道,都知道紐約時報又被稱之為灰色女士,也就是非常古板,是美利堅嚴肅報最權威的報紙,除了著名影星死亡,否則這個報紙是不會報道任何關于娛樂圈的事。
但這次不但報道,還是副刊頭條,當然標題也比較正常:《在藝術成就和商業成就,都站在了天上的導演》
內容可一點也不正常。
[世界電影四大獎項的是,法國金棕櫚獎、德國金熊獎、威尼斯金獅獎以及美利堅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其中前三個獎項,都獲得的導演,在電影發展一百多年來,只有三位導演。
美國羅伯特·奧特曼導演,《陸軍野戰醫院》獲得金棕櫚獎、《人生交叉點》獲得金獅獎,《西塞英雄譜》獲得金熊獎。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情婦瑪儂》獲得金棕櫚獎,《恐懼的代價》同時榮獲金熊獎與金獅獎。
意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夜》、《紅色沙漠》、《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也完成了三冠,三位導演都是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赫赫名氣的導演,但他們都沒有同時獲得四大獎項。
安東尼奧尼導演和羅伯特導演只獲得了奧斯卡榮譽獎,距離奧斯卡最佳影片最進的是克魯佐導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楚舜導演集齊世界四大電影獎項,是電影史上第一人,即使楚舜導演現在開始不再拍攝電影,也是值得在影史中專門用一卷內容來講述輝煌的導演。
而《泰坦尼克號》和《黑客帝國》,超高的藝術水平,讓他拍攝商業片,也極其具有思考以及內涵,和普通的商業片完全不同。
個人全球累計票房超過五十億美金,位列世界第九,四大獎項大滿貫位列影史第一。]
世界四大電影獎項這個說法,是美利堅報刊《環球》率先提出,然后甭管別國人認不認,反正美利堅電影人認可。
歐洲電影人可以說是不屑一顧,因為歐洲電影圈是不帶美利堅玩,打個比喻說,地球上著名的導演斯皮爾伯格,也是商業和藝術都能玩轉,但他唯一獲得的歐洲三大電影節獎項是戛納的最佳編劇。
別說什么斯皮爾伯格沒有獎作品入選,斯皮爾伯格非常熱衷領獎,可距離大獎最近一次只是金棕櫚的提名。
歐洲三大電影節普遍不喜歡好萊塢導演,少數例外也只有弗朗西斯·科波拉一小戳人,話說回來,科波拉可是意大利裔。
《紐約時報》將四個獎項并列,對楚舜有好處,他成為了影史第一,并且目前情況來看,也很難出現下一個,極大可能是影史唯一。
在好萊塢的名氣進一步提高,明星們都知道了,他不知能讓人紅,還能捧出影帝、影后。
特別是很多女星,有了心思,全球都如此,女星一旦上年紀,可以演的角色就變得很少,好萊塢因為電影工業完善還算比較好,最恐怖是韓國娛樂圈,電影中出現的女星幾乎都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以及五十歲至七十五歲,幾乎沒有中間層。
所以蹭資本時,獲得一個獎項也是后路安排,無論是什么,楚舜簡直就是唐僧肉,咬一口只有好處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