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恩作為向導,大致的參觀了公司,主要交談了后天首映禮的流程。
安排得很妥當,楚舜沒什么意見。
時間來到《隨電影》首映當日,中間楚舜在酒店休息,沒有出門逛。
首映地點是赫赫有名的華夏大戲院,戲院高27米左右,是劇院之王得意作品,由兩根珊瑚紅色的柱子撐起銅頂,最讓人印象深刻地是柱子上的黑面獠牙的裝飾,怪嚇人。
湊近點看才能看到門口還有兩個石獅子,有點小只。
前面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柯達劇院就在旁邊,左邊是杜莎夫人蠟像館,有人說來了洛杉磯,不到這華夏大戲院來看看,像是到了華夏不去長城。
當楚舜聽到這種說法時不禁感嘆,真會捆綁銷售,他選擇這地方,主要原因還是寬敞。
在奧斯卡之夜,忘記是誰告訴楚舜的來,洛杉磯最好的兩個劇院也就是柯達劇院和此。
租下一天的費用不高,但場面是真的不小,特別是到場的人,導演方面是楚舜和羅伯特邀請過來的人,而媒體是迪士尼找來的。
本身紀錄片上映,真沒有這么大的陣仗,因為關注紀錄片的人是真少,別說要買票觀影,網絡以及電視上免費的都沒人看。
況且首映現場還來了另一批人,就非常厲害,奧斯卡頒獎典禮,也不能把這群人請來。
比如米歇爾主編,是《電影手冊》的現任主編,這本電影月刊是大名鼎鼎,創始人是“電影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贊,歐洲最權威的電影專業刊物,可以說是催生了法國電影新浪潮。
《視與聽》現任主編,這報刊是英國的一份歷史悠久的電影雜志,沒有之一。
長得人高馬大,但還帶著眼鏡的五十多歲的白人,有點類似于史泰龍的身材,穿上西裝打領帶,冒充斯文的名叫梅勒,是《村聲》現任主編。
除此之外,還有《電影旬報》主編岸田齊廊,《電影評論》主編朱爾斯等等,一時半會出現太多名字也不好記錄,反正就是各大電影學術刊物的主編,包括《銀幕》、《電影史》、《電影季刊》等都到場。
“平時都不參加首映禮的主編全部都自己來了,這是什么影響力。”道格恩也相當驚訝。
“我們是低估了老板。”羅伯特琢磨。
羅伯特現在很激動,因為有這么多大佬來看他的紀錄片,雖然他很有逼數的知道,都是為了“楚舜”和“隨電影”以及“操木偶拍攝”,和他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可那也是人生巔峰。
開奔馳,做寶馬,電競椅上日……咳咳,電影院里人上人。
他還記得讀書時期,有同學一篇論文,在《村聲》上發布,羅伯特真是羨慕無比,他是壓根不敢往《村聲》這檔次的刊物上投稿,人貴有自知。
現在《村聲》主編梅勒來看他拍攝的紀錄片,羅伯特自己是到頭了。
別覺得這些電影期刊,似乎是圈子的自己追捧,主編梅勒往大了說,也就是電影理論家,往小了說是光動口不動手。
不是這樣,就說和安德烈·巴贊齊名的另外一位法國影評人讓·米特里。
在以前,長鏡頭和蒙太奇是水火不容的,長鏡頭覺得蒙太奇是侮辱電影藝術,而蒙太奇認為長鏡頭是憨批,有技術不知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