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生活上看起來的確是方便了不少,但是精神的匱乏卻成了這個社會的通病。
肯光顧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學生和老師在挑選習題。
尤其是鄭少秋所在的文史區域,三五人都不常見。
當然,這片區域的藏書還算不錯的,非常多,也非常全,當然,價格也要比其他區域高上不少。
鄭少秋來這邊已經三天了,除了一些歲數較大的老學究,查了一些資料,其他的,也就只有一個工作人員了。
不過,這也能理解,文史這方面一向都是冷門,不受重視,比起這些來說,那些好看的小說、雜志,明顯更符合年輕人的胃口。
那本全球通史,鄭少秋第一次來的時候,基本就看了一半左右,這本書的風評非常好,也正是他所需要的。
諾大的文史館內,寂靜無聲,只有嘩啦啦的翻書的聲音。
鄭少秋坐在椅子上,小心的一頁一頁的翻看著,他看得非常仔細,一字一句都不會放過。
文史館的其他工作人員此時也都開始了無聊的一天,對鄭少秋這種怪胎基本上都選擇無視。
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草草吃了個中午飯,鄭少秋依然泡在圖書館,進行精神充能。
下午四點二十,他輕輕合上了上半本全球通史,長長的吁了一口氣。
過了半晌之后,他站起身來,朝工作人員換了下半本。
負責這方面的是一個女孩,用一種詫異的眼神盯了鄭少秋半晌,這才說道:“看得這么快?”
鄭少秋不咸不淡的‘嗯’了一聲,沒有多說什么。
到了五點左右,就是下班時間了,那個女孩開始按照慣例進行打掃,鄭少秋也把書還了回去,提著水壺走出圖書館的大門,在路上買點豬頭肉、板鴨之類的吃食,往棚戶區走去。
一天,基本上就這么結束了,沒有波瀾,也沒有什么意外,按部就班,就像齒輪日復一日的旋轉一般。
在這種高強度的閱讀之下,全球通史很快便結束了,而后鄭少秋又開始研讀近代史。
不過,近代史的版本多種多樣,而且觀點和論述都不盡相同,還有不少私貨。
鄭少秋從來不挑挑揀揀,一般都是來者不拒,借書,還書,借書,還書,基本上都在重復這兩個動作。
綿綿細雨如同牛毛一般,打在窗子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響,臨近晌午時分,諾大的文史館內寂靜無聲,只有翻書的嘩嘩聲不斷回響。
桌子上放著一桶老壇酸菜面,按說這種地方,是不能吃味道太大的食物的,但一來這片區域人本身就不多,而且這泡面還是圖書館供應的,四塊錢一盒,所以鄭少秋圖省事也就沒有出去。
說起來,這也是第四天了。
鄭少秋幾乎把各種版本的近代史都讀了個通透,也對缺失的那一百多年,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和認知。
“哧溜……”
吃完最后一口面,隨后把泡面桶扔進垃圾桶,鄭少秋緩步走向工作臺,輕聲說道:“還書。”
女孩聞言也沒有抬頭,直接指著柜臺邊上的一摞書,淡淡開口:“你可以看看這些書,還挺不錯的。”
她的聲音略微有些沙啞,時不時的還會咳嗽幾聲,就像渾濁的泥沙一般,但又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聲韻。
聽到這話,鄭少秋臉色沒有絲毫的變化:“已經夠了,沒必要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