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說后期想守住安豐寨了。
當然,從北面壽州以及西面霍州增援過來的敵軍,在徐明珍的親自率領下,想著趁這邊立足未穩快速出擊,應該是壓根就沒有看穿韓謙發動這次突襲作戰的根本意圖。
他們沒有想到棠邑兵會守安豐寨,那只會以為棠邑兵攻下安豐寨之后,就會第一時間摧毀鎮埠及附近的水閘、堰壩、渠堤等水利設施,然后再快速轉移。
這里位于南北淝水上游與中游的銜接區,地勢較高,永豐渠兩側必須要有堰壩水閘,才能保證渠中維持穩定的蓄水,以供舟船通過。
當世不是沒有建造堰堤船閘的能力。
不說敘州了,溝通江淮的核心水道邗溝之上,就建有好幾道堰堤船閘,以便能根據長江、淮河潮水的起落,控制邗溝之中的水位。
就不是外側江河漲潮時,開閘納水,落潮時閉閘,維持邗溝內部的水位。
舟船要進出邗溝,都要經過船閘。
前期為解決運糧漕船過船閘效率緩慢的問題,采取分段運輸法,即在堰壩水閘處建立儲倉,使得各地的運糧漕船分別負責某段的運輸,也就是運抵堰壩水閘處,將糧食搬卸到糧倉里,交給下一河段的船隊負責,以此節約人力、物力,提高每年輸往洛陽、長安的漕糧規模。
只不過,哪怕在很小的河道修造堰堤船閘,在當世都絕對要算是一個大型工程,一旦被破壞,可能需要三五年都未必能修好。
巢州與壽州之間的物資運輸,對安豐渠的依賴不是特別嚴重,但安豐寨堰壩船閘被摧毀后,壽州水軍便無法自由進出淮河、長江兩大水系。
徐明珍及壽州將吏,倘若認定棠邑兵這次異動的核心目標,是摧毀安豐寨的堰堤水閘,便不敢拖延不戰。
更何況南北淝水兩岸是壽州軍的重點屯墾區,梁帝朱裕去年襲擾淮東、重點破壞河堤水壩等設施,致使淮東今年楚、揚、泰三州境內洪水滔天的情形,他們可不會這么快就遺忘掉。
要不是擔憂如此,延后兩三天,他們就能多集結數千兵馬過來,形勢就對他們更加有利,而即便到時候安豐寨即便暫時失陷,在他們看來也應該有把握能從容的奪回安豐寨。
…………
…………
南淝水河從西南流淌而來,經過一道斷崖——南側斷崖就是韓謙抵達安豐寨后攜王珺攀登的那座山嶺——淮南節度使府前朝時,在北側斷崖的東面挖開渠口,引水北上銜接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北淝水。
這道斷崖不高,但地勢頗險,意味著敵軍無法從容的從南側或西側,直接進入安豐寨與守軍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