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七日張潛陪同兵部侍郎、臨晉侯李長風及崇文殿內常侍陳如意二人攜帶圣旨趕到羅山宣旨。
除了溫博率新編右神武軍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調動起來西進外,對羅山城的處置也大體照襄北、棠邑兩軍之前妥協的進行。
城中兩萬兩千余平民,包括一部分傷病將卒,將全部交由棠邑軍接受,遷往谷水河以東安置,潢川、樂安二縣劃歸霍州。
而羅山、義陽、桐柏以及此時還為壽州軍占領的期思,則劃歸光州,新的州治設于義陽城。
谷水河上游河谷地區,從羅山縣歸分出來,并入樂安縣。
圣旨同時還著令襄北軍即刻出兵進攻淮河上游期思城,務必要趕在西路兵馬與蜀軍打通進入關中腹地的門戶之前,攻下期思城,打通北伐進占蔡州、汝州的通道,不得再有延誤。
同時還將從棠邑、襄北兩軍各征調三千匹軍馬,以加強右神武軍的長程行軍能力。
沒有足夠的軍馬等畜力駝運輜重、傷兵,一支一萬兩千人左右的兵馬,走驛道行軍,保持日行三十里的速度才是正常狀態。
這意味著新編右神武軍,差不多需要二十日之后才能進入均州境內,而進入均州之后,沿丹水進入秦嶺深處,經荊子口、武關,再到峣關前線,則還需要二十天的行軍時間。
那就是明年一月底的事情了。
這樣的速度,顯然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而要加快行軍速度,大量的騾馬等畜力勢不可缺。
羅山守軍之前有兩三千匹軍馬,但被圍困之后,為節約巨量的馬料消耗,除了三百多匹戰馬外,其他軍馬都被宰殺當作軍糧儲存下來。
現在要是能有六千匹軍馬編入,右神武軍的行軍速度差不多能提高一倍。
棠邑軍拿三千匹軍馬或許不怎么費力,但襄北軍這兩年想盡辦法籌措,手里總計就**千匹軍馬,一下子要拿超過三分之一的三千匹軍馬,就相當吃力了。
即便朝廷答應將以每匹軍馬十二緡的價格,對棠邑軍、襄北軍予以補償,但襄北臨近的黃荊等地,畜力都極為匱乏,想要從更為遙遠的江東或南詔等地購買軍馬,他們又沒有足夠強的運輸能力,倘若是僅僅依托零散的牲口販子,可能需要兩三年才能彌補這個缺口。
然而不管怎么樣,事情都推進到這一步了,即便是坐在襄北軍這一邊的兵部侍郎李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