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睜大了眼睛,不敢置信自己手里的書籍居然如此齊全,而且承載這些知識的課本居然如此輕便,比之竹簡好上十倍,百倍,乃至萬倍不止。
要知道,這里面任何一本書,拿回去都立馬可以作為一個家族興盛的根基。
比如弘農楊氏治歐陽《尚書》,淮南袁氏治孟氏《易經》。
更遑論這里集齊了當時候大部分的經典名著。
這些紙張哪里是紙,簡直是知識,是智慧,是財富,是地位的象征。
無怪乎所有家長都一副見到鬼一樣的表情。
陳暮心中暗笑。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在竹簡當道的漢朝,知識的承載本來就非常困難。
如果這些知識用的是竹簡,那么要多少根竹子呢?
這里匯聚的只是目前流行的主要經典名著,而漢朝所有書籍,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陳暮肯定沒法收集全,所以在這里的只有一小部分。
但就是這一小部分,也有約兩百多萬字,按照司馬遷寫《史記》,52萬字用了50多公斤竹簡來算,需要花費200多公斤的竹簡。
而如果用書籍?
疊在一起,大概也就五十公分不到。
因為現在一本書,少得像《孝經》不過1000多字,薄薄幾頁。多的像《左式春秋》,190000萬字。
匯聚成書本,一頁兩面能寫數百上千字,可遠比竹簡方便得多。
這就是在彰顯泰山書院的實力。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么鄭玄答應出山,來泰山學宮授業的最大原因。
有了這些課本,他就能教授更多的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
陳暮朗聲道:“諸位,這些書本都是以后要給學生上課用的,肯定是不能帶出去,不過以后學生畢業之后,可以把自己的書帶走,這一點諸位請放心。”
“也對,這些書籍如此貴重,怎么可能隨意讓人帶走。刺史,是我孟浪了。”
“可惜啊,如此珍寶,卻不能立即帶回家給我父親看看。”
“沒事,再過兩年等我阿弟結業,便能帶回去了。”
“這倒也是。”
家長們點點頭,他們以為這些書籍無比貴重,所以陳暮沒答應他們帶走也是應該的事情。
但卻想不到,書籍其實不貴重,貴重的是里面承載的東西。
這些書籍,可都是他費盡心機弄來的。
一部分是找漢靈帝從鴻都門學這個大圖書館里借來的書,另外一部分則是鄭玄厚著臉皮找老朋友借來的。
然后讓工匠一個字一個字地雕刻,一本本印出來。
有些人覺得活字印刷術沒什么鳥用,因為排版很麻煩。但實際上不管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都有它們獨特的作用。
活字印刷的好處是靈活多變,只需要排版就行,不需要重復雕刻多套模版。
漢朝的書籍已經不算少,光六藝七略十二卷就有百萬字,一個字一個字地刻,把工匠累死也沒法在這兩個月內完成。
所以雕版印刷適合的是以后搞天下教育的時候,每本書都刻一個模版。
而活字印刷術則適合現在搞小眾教育的時候,能快速把所有書籍都印刷出來,不用那么大的工作量。
這些書籍一掏出來,立馬獲得了家長們的信任,紛紛稱贊泰山書院厚實的底蘊。
要知道如今很多世家的藏書甚至沒有這里的一半,先不說青州名士管寧的教學水平怎么樣,光這些書本擺在這里,就是最大的明證。
家長們看到這些書,一個個也放心下來,原本是沖著鄭玄的名氣,現在這種心思就淡了許多,真心覺得泰山書院確實有資本。
如此一來,至少陳暮也不用擔心以后給學生教著教著,由于某位官員調任,學生就得離開。
因為官員也希望自己的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哪怕自己離開青徐兗冀這四地,也要把子女留在這里繼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