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盧植告知的情況徹底捋順之后,李素也算是心生一計。
而且不是那種隨隨便便沒有退路的計,
而是一條可以隨時變招、有上中策可以退求其次的那種。
一如李素一貫的“渣男計策”本性,追女神策的時候可以留備胎策,還能神不知鬼不覺讓備胎策不知道你追過女神策。
李素想明白后,當機立斷對盧植推心置腹地拱手言道:“既知陛下猜忌之病根,素有一策,可讓玄德兄自證清白,且于身于朝廷都兩全其美、君臣相得、心神無貳。只是,此策若行,還需盧公配合,有些諫言,玄德兄與素,都不便主動向朝廷請命。”
盧植是劉備的老師,在對朝廷也有利的情況下,當然是愿意幫劉備的,便示意李素但說無妨。
李素便斗膽展開:“我以為,盧公可在陛下下次再談起猜忌邊鎮諸將軍之事時,斗膽進言,請陛下降詔招劉備入朝,授以京官,以試其心,看他愿不愿意放下在邊鎮的兵權、放下大權獨攬的誘惑。
素深知玄德兄為人,對朝廷與陛下可謂忠義無雙,所以也不用怕此試探讓他生出怨懟,他肯定是赴湯蹈火都愿意來的。只要玄德兄進京,也就為其他擁兵自重的邊將做了一個榜樣,陛下可以順勢教化天下諸將,和睦朝廷氛圍,豈不美哉?”
這就是李素的第一步:董卓為什么在靈帝的最后一年如回光返照一般突受額外信任?還不是因為董卓在大家都怕打敗仗而不愿意被外行人微操時,董卓顯得那么甘之如飴被微操么?
那劉備就換個角度,在天下邊將都不愿意當京官放棄土皇帝的爽快時,擺出毫無保留放棄土皇帝利益的忠義姿態!還能當榜樣擠兌其他不臣之心的人!
這個姿態要是擺了,漢靈帝還不得比重用董卓更加重重地重用劉備?而且到時候肯定是徹底相信劉備的忠心是天下第一、毫無保留。
看看,在皇帝病重的時候,其他人都巴不得裝聽不見,等皇帝死。這種將領卻肯放棄兵權和土皇帝回來陪真皇帝,天下忠心楷模啊!
關鍵這還只是李素的第一步,只是擺個賬過個橋過渡一下,最后還是有把握把劉備調走的!既收獲了好名聲好姿態,實際利益也絲毫不受損!
能想出這么牛逼的計謀,一方面是李素的智商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唯有李素才對漢靈帝駕崩嗝屁的時間那么有信心!
當然了,留在天下任何其他地方,萬一漢靈帝晚死幾個月,產生新的變故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你哪怕在遼東,皇帝真要是蝴蝶效應命變硬多活了幾個月、最后彌留之際腦子發昏要撤掉遼東太守,那也是撤得掉的。遼西走廊的四百里無人區根本擋不住天使傳旨的腳步。
但唯有入川或者當交州牧,因為道路阻隔,哪怕皇帝晚死幾個月,也有足夠的容錯率。
要不怎么說劉焉那種布局太早的家伙選了個好地方呢,唯有入蜀,你才能利用蜀道艱難超版本發揮,明明還在官場版本就提前用爭霸版本種田做事。
當然了,這一世,劉焉事實上可能擋不住,但那不是因為他的計策不行,而是他放出來的張魯戰斗力不行。
說不定還沒撐到靈帝駕崩,這張魯就死在劉備手上,那蜀道可就復通,而劉焉的僭越之罪也就天下皆知了。
還是那句話: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