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能怪劉瑁沒有囤更多糧,畢竟釣魚城是去年新建的城池,原先就是一片野地一窮二白。
巴郡如今也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江州是一座山城,在農業時代遠不如成都富庶,幾個月內運十五萬石糧食到一座平地而起的新城里,還要頂著守兵每天吃喝花銷,劉瑁的囤積已經非常努力了。
現在他就得面臨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別的糧食來源,劉備徹底圍成鐵桶一樣,圍上一年半,還是可以把這座堅城里的人餓死的!
當然劉瑁也可以在情況不對勁的時候,提前搞糧食配給制,減少士兵每天口糧,讓他們睡大覺減少消耗,那撐到兩年也不是沒可能。
但坐吃山空是肯定的。
劉瑁不得不仔細盤算一下釣魚城的“開源”可能性。
……
四月初的一天,劉瑁在釣魚城里,親自視察了城西部高崖上那些原本就有的農田,以及去年冬天和今年初春剛特地開墾的新山田,想看看到了秋收后,這些城內土地能回收多少糧食蔬菜、對于持久作戰有多大幫助。
其他城市的圍城戰,是很少能在城里種田的,因為城內都是建筑用地,如果圈地更大,那么城墻周長也會更長、需要的守衛士兵也會更多,最終這個賬還是算不過來。
但釣魚城是一個從零開始的純軍事要塞,原本就有農田,所以是個例外——釣魚城只有東墻北段可以被進攻,其他八分之七都是嘉陵江沿岸的懸崖地形,所以多圈地并不會導致需防御周長的增加、也不會導致所需守兵明顯增加。
劉瑁有城中地圖,他知道此地東西長十二里,南北寬平均是三里半,呈骨頭狀兩端粗中間細。但東邊半座城是釣魚山,太崎嶇,劉瑁身邊又沒穿越者,是沒法開墾這些地方的,連種蔬菜都不行,所以集中了城內的建筑用地、倉庫用地。
西邊半座城相對平緩,也就是有三里乘六里面積的農用地,大約折合后世六千多畝(兩萬多漢畝)。因為不會做梯田,這些地里有一小半相對坡度太大,只能種種果樹蔬菜。統統折算完,大致相當于一萬五千漢畝糧田的補給糧。
“漢百畝可養活五口壯丁,一萬五千畝就是八百兵士的口糧,再省著點也只能給一千人吃。現在城里有七千人,邊種邊吃,也只是把存糧消耗速度延緩了七分之一……”
劉瑁心中算著賬,這道簡單如小學三年級“一個水池灌水三小時灌滿、放水八小時放空、邊灌邊放要幾小時放滿”數學題的計算,在漢末卻是《九章算術》里的高難度題。劉瑁讓身邊的錢糧長史幫著算,算了好久才算明白。
沒辦法,漢朝種田科技的落后,是歷史上后世南宋守將王堅可以在釣魚城堅守三十多年,而劉瑁卻不行的重要原因。
后世南宋可是要靠半壁江山養活近億人口,但漢末全國才五六千萬人就已經進入馬爾薩斯陷阱了。所以宋朝的精耕細作程度,是漢朝人不能比的,宋朝一個壯勞力敞開了種,基本上也只能種漢朝農民三分之一的土地,漢朝種田技術太粗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