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要想再往前修路,必須對哀牢夷的酋長進行招降和交涉,否則就越境修路、修出孟嘗的勢力范圍了。
正月二十日,李素派出了快馬使者,前去楪榆縣招降談條件,許諾貿易利益以及幫他們進行梯田、象犁等技術轉讓,換取蠻夷歸附。
同時,還要求他們尊奉朝廷新封的永昌太守李既(李颙的兒子,李恢的父親),接受其對各部糾紛的仲裁管轄權,但各部的族內事務依然可以自治。
使者二十二日抵達了楪榆縣,得到了內附哀牢夷第一大部祝融氏的族長帶來洞主接見(注:演義里諸葛南征時,孟獲的小舅子、祝融夫人的弟弟是帶來洞主。但因為“洞主”就相當于酋長/土司一樣只是一個職位,不是名字,所以祝融的父親、爺爺也是帶來洞主。目前這個帶來洞主算一世,諸葛南征時那個可能是二世、三世)
使者傳達了要求之后,帶來洞主倒也沒敢直接殺使拒絕,只是委婉表示“朝廷任李既為太守,那是朝廷的事,哀牢諸部不會反對”,至于未來會不會真的聽從李既仲裁部落間糾紛,明顯是想打太極拳拖延,等真的有糾紛了再說。
至于要他們跟征西將軍劉備合作的問題,祝融氏族的回答是“天下未寧,天子流離,遠人惶惑,不知正朔”,也就是說皇帝都被搶來搶去,不知道皇帝說的話算誰的意思,所以咱只好誰都不聽自己管自己的。
這屬于明著沒有撕破臉,但其實已經非常桀慢凌傲了。
臨了,他們還找了一句借口,說是“道路不通”,希望李素先把孟嘗和高頤干掉,打通到永昌郡西北部的最便利的交通要道,這樣他們才好臣服。
不過,也正因為帶來洞主沒敢殺害李素的使者,所以使者得以繼續去比蘇、嶲唐、博南、不韋等縣傳令結納。可惜比蘇、嶲唐兩縣的哀牢夷蠻酋木鹿大王、烏戈大王也同樣跟祝融氏族一個姿態,不歸王化。而動機也果然是因為他們看到“連高頤都還活得好好的,我們怕什么,還是自己做土皇帝沒人管更爽”。
只有到博南縣時,才好歹遇到第一個有三萬戶以上、十幾萬人口的哀牢白夷族長,朵思大王,肯臣服劉備新封的太守。
(同理,這里的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和烏戈大王都算一世,諸葛南征遇到的是二世、三世)
至于到了不韋縣后,一切倒是非常順利,因為李素的使者遇到了李颙一家。李颙已經七十好幾,退休多年,聽說征西將軍帶著朝廷印綬來冊封他兒子李既接任永昌太守,李颙感激不盡,帶著全部兒孫跪拜謝恩,領受封賞。
而李既也立刻表態,說他聽說了李素有邀請臣服的昆明夷蠻王送兒子到江州跟著當世大儒蔡邕的弟子學習,所以他也請李素念在大家都姓李的份上,把他還未及冠的長子李恢也帶去,好好接受接受優質教育。
當然了,李既這么表態,倒不完全是為了交出人質讓李素放心,畢竟李家本來就是朝廷派遣的流官,是漢人讀書人家,他們是真心珍惜優質教育資源。到江州能拜到蔡邕一門帳下當弟子,那可是多少“學區房”都換不來的。
幸好李素的使者在來之前就被李素吩咐過,知道這些事兒可以答應,于是就恩準李家所有不滿二十歲的少年人,都可以去江州,跟著顧雍念書。
搞定了這一切之后,李素的使者快馬回到孟嘗控制的云南縣時,已經是二月初了,他立刻把此行出使諸部和籠絡李颙一族的情況,跟李素稟報了一番。
“哀牢夷居然這么給臉不要臉?都督都許了那么多好處了,他們還不肯合作?”聽到回報時,居然還是孟嘗、孟信兄弟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