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天把李素剛教他的那點東西記了個七七八八,就暫且回宮,先吩咐安排其他政務了。干貨太多,以劉備的學習能力還是要慢慢消化復習一段時間的。
何況這些事兒不用急,本來就是劉備看到了袁紹如過眼云煙權威崩塌、有感而發,需要找個心理醫生疏解一下。而李素就像是恰好扮演了心理醫生的角色。
眾所周知,看完心理醫生后回去的人,沒幾個是立刻遵照醫囑做起來的,都是心里舒坦了拖延癥又要犯一犯。
好在制度建設本來就是百年大計,眼下先解決迫在眉睫的軍政要務才是重點。
此后三四天,劉備一邊讓荀攸、法正討論對趙云、張飛的軍事部署,后勤支援,各方調度,忙得不亦樂乎。
李素不會去親自過問細節,不過要害關節還是會提點一下,讓朝廷的軍事后勤決策都推進得四平八穩。
過程中,李素也不會去催促劉備,畢竟那天聊天屬于徹底沒有外人,喝酒后聊嗨了的狀態。皇帝事后如果有絲毫反悔,那都是絕對不能勸也不能提醒的。
以劉備的人品,徹底反悔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想虐民,肯定是真心希望子孫長久穩定,百姓也免于再打仗。
不過那天酒后的很多決策,確實稍稍激進了一點,比如什么“把國史存幾套到其他有文字的外國,警誡子孫別動做壞事后篡改歷史掩飾的心思”,確實是步子邁大了點。
李素要是提醒劉備“你喝完大酒之后說過這話”,那不是明哲保身之道,要等劉備自己心態慢慢回憶起來,做好心理建設。
時間很快進入二月初,軍事方面的決策都已經做好了,并且在農忙開始之前分別發給了張飛和趙云,讓他們大體上按計劃行事,細節上么自行裁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隨著春耕農忙時節的到來,朝中民政事務也繁瑣起來,要勸農,要組織調控生產。
尤其劉備這種強干涉經濟活動的政府形態,調控工作就更多了,政府監察也就比較繁忙——
畢竟長安雒陽周邊的農民百姓,都是連口糧都無法自給自足的,要種菜賣菜買糧,高度商業化。政府的調控工作壓力就很大,要每個季度盯著物價,確保物價平穩。
不給奸商趁著蔬菜豐收的季節壓低菜價囤漲糧價、盤剝農民的機會。
也不給奸商趁著蔬菜歉收的季節搶收購蔬菜漲價、盤剝長安市民的機會。
反正米價貴了種菜的農民虧,菜價貴了城里的工商業市民虧,一定要調控得很穩,必要的時候動用政府儲備和指導價政策。
一時之間,長安朝廷的其他內政事務倒是顯得沒那么急切了。雒陽那邊的民政也再次繁忙起來。
好在諸葛瑾在長安,諸葛亮在雒陽。這倆兄弟民政水平都不錯,把兩京這幾個如今國內少數的“城市周邊兩百里內農民都種菜不種糧”的大都市物價調控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