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比較惡心。
法國在北美的戰略性失敗,源于法國內部太富庶了。
和此時大順山東差不多的人口,甚至好像還不如山東人多,是此時大順山東五倍的耕地面積。但凡大順的山東有這樣的人均耕地數,就不可能有大規模的闖關東。
富人不想去。
窮人窮人在大順是去不起,在法國是窮人也不想去。
自耕農腦子有病,才會跑那邊去耕地去。
要去那邊,得舍棄全部的人際關系,還要自己出船票,重新開墾。
有這些錢,在本土買地不行嗎
加勒比那些小島,可以種甘蔗,北美能種啥
再說我都有錢去開種植園了,那我為啥不把錢投在加勒比的蔗糖上、靛藍上、北美的毛皮人參上放著高回報率的項目不投,為了法蘭西民族的長久利益,去投低回報率的墾耕移民上
之前路易十四琢磨了半天,悟出來了,這種情況下的促進移民,只有依靠絕對王權,以政府手段推動。
他也不是沒想辦法,甚至連“國王之女”這樣的政策都搞出來了任何嫁到殖民地的女人,嫁妝由國王出,還補助50里弗爾,被認定是榮譽國王之女。
但沒卵用,還是沒人去。
至于楓丹白露敕令,不準新教徒去殖民地只能說,大順應該很理解這種情況,大順是決不允許綠教徒、基督教徒去南大洋的,更不可能說把澳門的基督徒,都遷徙到南大洋去開墾,那除非是大順瘋了。
包括駐錫蘭軍隊的妻子,如果是布爾喬人,都必須要踩踏圣象,至少這個形式走完才允許將來跟隨丈夫墾耕南大洋。
當然,更本質的原因,是歐洲的農業生產力水平,之前普遍過低。
英國農業革命之前,一英畝小麥的產量,也就是11蒲式耳。折合下來,畝產90斤。
不吹不黑的講,真就是兩漢之前的生產力水平。中國犁、壟作法之類,直到明末才推廣過去。
所以人口一直上不去。
但伴隨著東西方技術大交換時代的來臨,農業生產力迅速提升,普遍富庶,人均資源多,真有家家過年鍋里有只雞的水平,移民是不可能移民的。
包括后來砸碎四大舊的時候,廢除了封建宗法制的嫡長子繼承法,導致法國農民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也是生活水平略高導致的不想階級下滑。
這一點很好理解,等比換算后,如果大順的山東保持7500萬畝的耕地,卻只有400萬人口,如果沒有類似圈地運動的事兒,闖個屁的關東
至于發生歷史上山東和江蘇在微山湖地區長年累月的爭墾血戰嗎
除非法國搞宗教的迫害,或者少數人迫害,逼著他們遷去殖民地。
但和大順一樣的問題,讓一群少數群體,去建設新法蘭西,然后能相信這個新法蘭西和自己一條心
這和劉鈺在松蘇還不一樣。
劉鈺在松蘇,不是針對貼宗教、語言的標簽的少數人迫害,逼他們去海外關東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