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是有意的,用了一個古希臘的詞匯。并且,他確定,這個古希臘的詞匯,至少他瞧不上的那些銀匠、鞋匠等人,是不可能聽懂的。
“本質。”
在那幾個鞋匠、釀酒匠和銀匠顯然流露出不明所以的神情后,漢考克心滿意足地繼續說了下去。
“他們說,關于北美十三州,要把十三州拆成新英格蘭北部、中部、和南方去看。而不能看做一個整體,至少在經濟和貿易上,無法看做一個整體。”
“而現在英國的國債,在大順參戰、干掉了東印度公司后,已經不可能那么容易還上了。或許日后對北美的加稅還國債是必然的,因為皮特的愚蠢全面開戰政策徹底耗盡了英國的債務潛力”
“不過這是未來要發生的事。至少以他們的經驗來看,他們的前朝大明,財政困難的時候,就要增稅、出賣壟斷專營權來獲得收入。這個道理,東西方是一樣的。在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之后,因為過去的時間太短,所以用約翰勞的方法平國債的手段,也是不可能用的,二三十年內沒人會信沒人敢信,或許以后會有,但現在肯定不行。所以,基本上肯定是要加稅的。”
“當然,這件事是將來可能發生的。現在暫時還沒有發生,只是一種可能和預測。”
“那么,只考慮現在。暫時不提十三州之間的問題,只把十三州作為一個抽象的整體,英國政府對于十三州控制的法律主要表現在航海條例上。”
“而航海條例,又必須要拆開。拆成航海航行法和列舉商品法來分別討論。”
說到這,漢考克深吸一口氣,將在巴哈馬那聽說后覺得非常有道理、但之前認為是“惡魔的蠱惑”的話,以一種不把自己摘出去的態度,公允地說了出來。
“如果把航海條例分開。”
“那么,航海航行法,是有利于抽象的十三州的整體工商業的。”
“而列舉商品法,至少在二十年前,也是有利于抽象的十三州的整體工商業的。只不過,此時此刻,現如今,是絕對有害于十三州的整體工商業的。”
“航海航行法,規定了所有前往殖民地和英國的商船,必須在英國或者北美制造、且船主必須是英國或者殖民地的有籍貫的人、且船員必須是至少75說英語的本國人。”
“我作為一個商人,我必須要說,如果沒有航海航行法。那么,荷蘭人、瑞典人、法國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商船,會讓我根本沒有成為商人的機會。他們的商船會在我們的港口橫行,而我們甚至根本無法擁有第一艘商船。”
站在商人的角度,甚至一些工匠的角度,這話說的應該是沒錯的。
畢竟當初紐約并不叫紐約,叫新阿姆斯特丹。
當初科爾貝爾的那一套的重商主義,被稱作“畸形重商主義”,過度重視工業、手工業標準化和航海業。
而航海航行法,保障了北美的商人們,能夠掌控在英國殖民地貿易的航運業。
同時,因為船員的籍貫要求、以及船只本身制造地的要求,也為北美創造了很多的工作崗位,以及極大地促進了北美木材加工業、造船業的發展。
這一點,是不能否定的。
海上馬車夫的死,不是因為死于什么保守、腐敗之類,恰恰是死于他們傻乎乎地相信自由貿易,相信只要自己的船只航運成本更低、運費更低,自己就能憑借競爭優勢占據大西洋貿易的航運。
法國和英國很快就給荷蘭上了一課,告訴他們傻吊,你的船造價低、你的運費低,并不是你能掌控航運業的原因。我的船造價高、我的運費高,但我有五一稅和高額商業稅支撐的海軍和陸軍,能讓你的航運業徹底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