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清教加爾文宗的教義貧富不均等一切社會不平等的現象,都是上帝預定的。棄民永遠無法得到救贖。只有僧侶才能與上帝直接溝通,他們是主的旨意的傳達者,和主的化身。
這就是早期山巔之城第一版中說的“有形圣人”。
這個教義一開始問題不大。
因為墾耕殖民地的特性,使得資本主義的發展沒那么迅速,勞動者都可以憑借勞動獲得自己的一份生產資料。
就這種土地滿地是、包米隨便長、好的旱草甸子上等地連成片的狀態,這要是還能混到餓的活不下去的地步,那真可以說是你窮是因為懶。而且,誰勤快、誰虔誠、誰努力干活,確實就能小日子過得富裕。
所以雖然教義這么扯犢子,但物質基礎在這擺著,倒是也沒出大問題。
然而,伴隨著百余年的移民、墾殖、先來者成本地主、歐洲金銀資本的涌入、工商業的發展、適合墾耕的土地減少、土地投機商的圈地等等。
這些年,貧富分化、非常嚴峻的貧富分化,已經出現。城市已經出現了底層,農村也出現了佃農,契約奴的日子也過的不如早先干幾年就能成自耕農了。
這時候,再去宣揚那一套貧富不均都是上帝預定、你窮是因為上帝沒選你之類的教義
只能說,北美的小日子過的還行,貧民底層沒那么多,資本主義的發展還沒深入,否則的話,早一群人喊出來商人地主寧有種乎了。
這套東西,已經傳不動了。
而此時的宗教回流、道德復興等一套東西,就要大改教義,像平民傳教,讓平民重拾信仰和對上帝的虔誠。
因為,不改教義的話,底層百姓琢磨著按這個貧富皆由上帝預定的說法,我都是被拋棄者了,我信你媽的信
而又因為北美十三州各個殖民地的特性別說統一的國內市場了,各個州之間的關稅大戰和互相提防,教會爭端與沖突,使得美利堅民族根本沒有被創造的條件。
還是需要這一次宗教復興、道德回流,那些傳教士到處熘達,十三州滿地亂竄,使得各個州之間的溝通加深,才算是有了創造美利堅民族的條件。
但是吧也因為教義需要大改,以及之前的起義抗爭。
使得如馬薩諸塞不得不做出了讓步,允許浸禮派、教友派、貴格會、長老會、摩拉維亞派等,不需要再繳納“異教丁稅”了。再收,人家就要起義了。
問題是沒錢怎么支撐宗教不收“異教丁稅”,就得問底層收。東邊丟了西邊補,自來如此。
現如今伴隨著宗教回流、傳教士十三州到處竄,以及加爾文宗那已經完全不合時宜的教義。
再加上問底層收宗教稅等激發的矛盾激發
創造一個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這件事,造還沒造出來呢,已經有走底層路線的理想主義牧師,帶著底層民眾開始抗宗教稅、要求公地分配、減租減息降低高利貸債務、反對給教會交稅等武裝抗爭事件了。北美,已經發生了北美特色新教版的“擲出窗外”事件了。
這事兒吧,大順摻和之后,就更惡心了。
如果沒有大順的摻和,英國拿到加拿大,因為天主教問題,不得不選擇寬容的魁北克法桉,直接把已經快要搞成互相燒人的十三州教派爭端,給團結起來了。
因為,教派爭端,大家都是新教的。
這天主教,可是絕對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