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則是整個凡爾賽和約中關乎大順工商業發展的最為關鍵的一條。
這個和約,或者說這個“自由貿易”,可不只是單單一個英國。
而是面向整個歐洲。
歷史上,北美的走私販子,為什么會搞出來波士頓傾茶事件
根源在于,荷蘭的茶葉,是不征茶稅的。
某種程度上講,在歐洲,1800年之前,距離“自由貿易”這四個字最近的國家,是荷蘭。
阿姆斯特丹的金融業為什么發達
因為貴金屬出境,完全不受限制。
荷蘭的走私販子為什么橫行
因為荷蘭的商業資本,干死了本國的行會和地方勢力,阿姆斯特丹一省,“殖民”了其余六省。
以至于,荷蘭幾乎掌握著全歐洲半數以上的茶葉貿易,但荷蘭連艦隊都組織不起來,因為聯省議會都是大商人、大金融家掌權,難道收自己的稅
“自由”到,荷蘭的商人可以在戰時,繼續買敵對國的國債,而沒有任何的金融管制“自由”到,荷蘭的商人,可以在戰前,囤積木料,高價售賣給軍艦制造業
荷蘭距離“自由貿易”太近了、“金融的自由”太發達的。
所以,1780年,第四次英荷戰爭,荷蘭被錘爆了。
購買的高額英國國債英國直接拒絕支付利息。
荷蘭購買的英國國債貶值,英國直接低價回購國債,不但利息不用支付了,本金都省了。
一波,把歐洲的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干到了倫敦。
當然,這里只談“東方貿易品”問題。
那么,在此之前,歐洲對東方貿易品關稅征的最少的,就是荷蘭。
也就是說,在大順插手之后,荷蘭是歐洲唯一一個和大順玩“自由貿易”,至少也是距離自由貿易最近的。
所以,各國頭疼。
英國頭疼于,荷蘭的茶葉橫行北美。
法國頭疼于,好容易搞了點“高科技”的海關鉛鎖,今天搞出來,明天荷蘭就能破解,走私貨滿地是。
要注意,走私“有利可圖”的原因,是荷蘭對東方貿易品征稅少。
所以,歷史上才有波士頓傾茶事件。
換句話說,如果荷蘭也對茶葉征收80的關稅,那么還會有走私茶嗎
故而,只有一個荷蘭的話,各國使使勁,還能管住“走私”。
或者說,還能拒絕“自由貿易”。
現在,大順雖然只是和英國談成了,也因為英國是戰敗國,所以只能和英國談。
那么。
一個荷蘭、一個英國。
這倆,就足以攪動的整個歐洲,都不得不“對東方貿易品不再加增關稅”。
比如,法國想要保護本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