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歸,這件事,對將來也是有好處的。
真要是走所謂民族的空間的路線,靠自由遷徙、金礦吸引什么的。說真的,歐洲才玩了幾年私有制才玩了幾年私人鑄錢鄧通手段才玩了幾年豪強藩鎮真要是走這條線,而不是劉玉借勢而行,西海岸要比東海岸還要魔幻,甚至要魔幻的多。
豪強、地主、先來者、土客矛盾、屯地、鄔堡、部曲、金礦私有
不用看別的地方,看歷史上南洋的那些事,便能略知一二了。
比如賣大米的天地會為了壟斷糧食價格和金礦主血戰。
比如邦加錫礦自己發行“內部消費券”的劣質鉛錢確保每一個勞工不可能賺到錢回家的封建賽博朋克公司風。
比如澳門在大明尚未亡的情況下,組織勝利大游行,華人慶祝“祖國”從西班牙的聯統中脫離。
比如拿荷蘭人的華人禁令嚇唬同胞,敢不干活敢鬧事就通報荷蘭抓走去做苦工服勞役的神奇操作。
等等、等等,如果劉玉不是借黃河這件事來順帶解決北美問題,而是把基礎打下就不管了,那么西海岸日后發生的事,要比歷史上南洋的事,魔幻百倍不止。
至于現在,借著黃河這件事,劉玉也終于插手了朝廷其實最沒興趣的北美西海岸,在這里建立了秩序。
但其過程,終究還是殘酷的。
王龍兄弟等自耕農,已經遷過來五年了。
而這一批給他們做雇工的,才遷來不久。
別看現在他們心懷希望、觸摸著似乎觸手可得的土地。
但之前在大順的時候,被壓榨的也是夠狠的,幾乎算是極限壓榨了,就卡在“莫道石人一只眼”的邊緣。
靠著扶桑有土地的畫餅,這批人修黃河、挖堤壩,幾乎是沒有錢拿的。吃的倒是管夠,高粱米,咸菜疙瘩,但錢之一物幾乎沒怎么有。
好在靠著印度棉布產業在西非空出來的份額,頂著孟買、蘇拉特、達卡等地的幾次社會轉型崩潰和混亂,靠著這里的棉布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轉移到了山東一部分。
難得挖堤修河騰湖。
女的紡紗織布把魯錦賣到西非。
借助魯西地區的自然氣候適合種棉花,以及基本完成的從濟南府到膠東的簡易鐵路的運輸,還有就是對其余地區的棉布運費加增管控等。
總算是穩住了局面,雖然也還有抱怨,但最終撐過了最開始的艱難階段。
黃河的新河道已經正式開始挖掘、原本的梁山泊地區的調節湖也基本完工,一切開始步入正軌。
當然,也是老天爺給面子,這幾年不說風調雨順,但也確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不可控的洪災。
再加上之前運河被廢,所謂“治黃必先廢漕”的道理,自是正確的。廢漕之后,黃河下游的防洪能力也上了一個臺階。
總算是沒有鬧出來事情已經開干、結果黃河潰堤北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