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西門主義在政治上,帶有明顯的精英主義特征。但總的來說,又是符合工業時代的空想的――在圣西門的精英主義構想中,真正的“讀書人”,是懂科學的、干實業的、也是包括產業資本家的,認為他們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國家的統治者和治理者。
即便說,是空想。
但也是以“工業時代”為基石的空想,而不是以農業時代為基石的空想。
這種空想,打破了原本的分配設想,第一次提出了“以才能分配”的想法。在這里,產業資本家,也被視作一種“才能”。
怎么說呢,在這個時代,最起碼,比封建貴族、士紳、國王、皇帝、放高利貸的,有“才能”。
而掌握科學知識、技術、或者說高學歷的人,更是有“才能”,理所應當應該是分配體系中拿最多的那群人。
這顯然,是符合大順實學派這群人的利益的。
而圣西門主義,在法革之后的法革,是名副其實的“顯學”。
法革之后的法革,又是個什么狀況、或者說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呢
先是雅各賓土改,分了地,自耕農人數急速上升,小農經濟小資產者經濟成為法國的支柱力量。哪怕到七月王朝時期,農民依舊“貢獻”了56億法郎的農業稅,是法國名副其實的第一產業。
拿皇被流放到厄爾巴島的那一年,整個法國,一共才15個用簡單機器的工廠。
法國產業最出名的絲織業,水平未必趕得上大明時代的江南。里昂地區的絲織業,依舊是以手工業為主,甚至可以說非常類似與此時南通地區的包買制紡織業。
一直到1825年,英國放開了蒸汽機技術的出口管控――主要是到25年,已經管控不住了,到處流出,管不了了――法國才開始逐漸出現大量的蒸汽機產業。
簡單來說,圣西門主義在法國成為顯學,其宏觀的經濟基礎層面,是“資本主義在發展、但資本主義又不夠發達”。
而在更現實的層面,圣西門主義的兩大核心,又是當時的法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固然說,圣西門、傅里葉、歐文,是三大空想社的代表。但這三人的空想方向還是不同的。
圣西門主義的基礎,是認為
資本主義為啥會有問題,
這么殘酷,乃至于有周期性的危機
因為生產實際上處在一種“無政府”的狀態,瞎雞兒生產,瞎雞兒投資,完全無序,這能不危機嗎
由此,又產生了下一步的推理。
就法國當時的情況來說,實業想要發展,但是他媽的融不到錢;而土地,則成為了最好的投資方向,錢嗖嗖地往土改之后的耕地上跑;要么就是搞投機。
而被圣西門認為是未來的“實業”,則往往融不到錢,即便融到了錢想要發展實業,被投機、土地投機、買地、放貸等,弄得過高的利息,又使得法國的實業很難發展起來。
于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圣西門主義的兩個核心
一銀行。
既然說,實業是未來,可實業弄不來錢。那么,為啥不組織一個超大型的銀行,讓銀行把錢,給應該投資的方向,從而刺激實業的發展呢
二實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