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按照這種抽象的人性觀,去琢磨“人類的未來”,基本上就類似于在一道題上打對號、打叉號。
一夫一妻符合人性,肯定是永恒的人性,對號。
唯利是圖這不符合人性,至少不是“理性王國”,叉號。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明顯不對,叉號。
資本投入實業獲得利潤,以利潤推動實業發展明顯好,對號。
平等符合人性,對號。
博愛符合人性,對號。
仁義道德符合人性,對號。
既然說,抽象的人性,是避開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離開人的社會發展,抽象去解釋人的共同本質的學說。本質上,算是對“宗教”、“上帝”、“神創人”的一種延伸。
人對“道德、真善美”的標準,其實是亙古不變的。
而啟蒙運動的核心,又是理性,是用理性沖破宗教的桎梏。
由此,又衍生出把理性作為審判臺,一切都拿到理性面前接受審判,認為只要訴諸理性,人類的一切“迷誤”都能克服。
于此時,資本主義才開始發展。
資本主義嚇不嚇人
嚇人。
那么,為啥嚇人
顯然,是因為人類的“迷悟”嘛,把錯的當成了對的、把壞的當成了好的。
所以,只要解決了這些“迷悟”,資本主義這么嚇人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人人都講仁義道德,都是好人,不要迷悟、不要走偏了,那這不就是世界大同了嗎
這和生產力有個吊毛的關系和人類歷史發展有個吊毛的關系這么看,別說前工業時代,就是奴隸時代,只要能達成人性、不“迷悟”、達成永恒的正義,完全可以“社”嘛,達成一個美好的社會。
這,在本質上,和三代之治、大同之世的夢想,沒啥區別。
無非,一個的生產力基石,是工業時代;另一個,是青銅鐵器時代而已。
畢竟,哪怕儒生,也不是空談仁義道德,也是編造過一整套周禮制度,空想著指導社會運轉。
而圣西門主義,在這個時代,造出一套“實業制度”,也正常得很。
由此,也就產生了劉玉所謂的大順實學派的大毒草“歪經”里的最后一環。
大順是科舉制。
圣西門主義是精英主義。
科舉制不就是選拔精英人才的嗎只不過,時代變了,現在的精英,應該是懂外語的、懂地理的、懂工業的、懂技術的。
實學派覺得,我們取而代之,則大妙。因為我們才是真正的精英,而你們應該讓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