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利益,迫使制造商成為壓迫者
為了打敗競爭者,必須以盡可能低的價格生產商品,他們肯定要讓成千上萬人陷入貧困,肯定要永遠降低工資,肯定要雇傭婦女和兒童
英國實現了某些現代經濟學家的夢想,其工業品比其他所有國家都要廉價。但這一優勢只是以勞動階級為代價的
商品的低價依賴于勞動力的低價,勞動力的低價使勞動者陷入悲慘的處境如果不降低工資、不壓迫制造業工人,在自由貿易中怎么能夠占據優勢呢
如果自由貿易的信徒敢在法國實施他們的有害理論,法國將至少有200萬工作者失業
農業和工業,才是社會活力的兩大源泉。外貿,只是其結果
不要將我們的榮耀,與物質,亦即工業和農業分開
不要將商業繁榮的虛假體系,建立在興盛的國民工業的毀滅之基礎上。如甜菜問題,如果為了商業繁榮、為了財政好看,就放開管制,讓加勒比的甘蔗沖垮本土的甜菜,這就是鼠目寸光
既然是一整套的“經”。
那么,和其余的小冊子,肯定是上下聯系的。
這個問題,就又繞回了在論貧困的消滅里的內容,并且是完美的銜接。
國家由無力銷售的生產者和無力消費的饑饉者組成,這種無力銷售的生產者、和無力消費的饑饉者,要發展工商業則迫使政府像英國那樣,在存在成千上萬的失去一切的法國人或英國人的情況下,前往中國尋找成千上萬的消費者
假如,這些法國人或英國人如果能夠購買食物和合適的衣物,那么,將能創造出比侵略那中國得到的最有利的條約,還要大得多的商業活動、和工商業的發展
讓國土的財富增長,好于去中國尋找市場
固然說,這話從發動了二鴉的這廝嘴里說出來,絕對諷刺,自打臉到了極致。
也固然說,拿三是在用小農小生產的青春版思路,去解決小農小生產者即將衰亡的現實問題。
但是,他的想法,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達成效果的。
從純粹的技術角度講,他的思路是“以農業薪酬,和工業薪酬競爭,從而迫使工業不得不開出更高的工資。
而更高的工資,又會擴大國內市場。國內市場擴大,又促進了工商業的進一步繁榮”。
這個技術角度,是否可行
在一定條件下,是可行的。
比如,從杰斐遜允許小塊土地買賣再到西進運動宅地法的北美,從技術角度,也可以認為就是這么個路線。
但,問題在于。
老馬說過這個問題,即北美的人口、耕地、土地等,適用于這種“青春版”思路。但老馬也說,這個青春版思路,也只能走到南北戰爭之后,到了南北戰爭之后,就必須轉向了。
而法國,固然說,人均耕地面積,比大順這邊要多得多。
但是,法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是和大順比要多。仍舊沒法和北美比,也根本不可能有每個法國家庭都有農場的地步。
這個現實基礎擺在這,你憑什么能走“農業薪酬,和工業薪酬競爭”的思路呢
你法國就算分了地,就算小農鑒于均分繼承法主動不生娃防止下一代階級滑落,問題是你法國的那點地,怎么可能讓農業倒逼工業工資
你法國人均幾畝地啊是人均比中國多點,但你和北美比,那不是龍王爺面前耍寶達到鐵器牛耕技術水平下的粗獷農業一年一熟的小農極限了嗎
差遠了。
于是,這才有了拿三在論貧困的消滅里的思路。
首先,虛空地假設,法國其實有的是荒地,至少有個919萬公頃的隨時可以被墾耕的荒地,亦即1億5000萬畝的荒地。
然后再假設,這些這么多年都不種植的土地,兩年就能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