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革命來臨的時代,二三十年,就可以改變很多事。尤其是大順這邊用軍艦拿到了商業霸權后,對于印度,更是如此。
其實,印度、棉花、和歷史上英國的故事,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思維實驗來思考。
比如說,明代之前,為什么救荒的時候,不種甘薯、地瓜
因為沒有。
那么,為什么甘薯地瓜一出現,很快就在一些地方第一普及為救災備荒的糧食作物
因為產量大、節氣要求沒那么嚴格。
簡言之,比之前別的救荒的玩意兒都好。
棉紡織品其實就是和這個有些類似的道理。
要知道,早些年,英國可是呢絨紡織業第一大國。圈地運動,甚至可以說,是圍繞著呢絨紡織業展開的。
那么,為什么歷史上英國為什么早些年紡呢絨
因為沒有棉花。
那為什么棉布一出,就會發展起來
顯然,因為印度棉布打了個樣兒,無論是質量、舒適程度、染色水準等,都把英國的亞麻布和羊毛呢絨打的無法還手。
所以,恰恰是因為印度的棉布質量更好、棉紡織業的生產力水平更高,一出場就驚艷歐洲,所以才會引發后續的一系列問題。
否則的話,搓羊毛搓的好好的,有病啊,轉型去搓棉花歷史慣性這么大,顯然是足夠的利益,愣生生扭轉了這種歷史慣性。
某種程度上講,在二十年前,印度和中國才是棉紡織手工業的獨一檔、頭部。剩下的,都往后西非奴隸貿易的“哀傷之布”,歷史上正是印度布。
既然如此,那么印度的問題,就復雜了。
想要摧毀一國的生產能力,無非兩個辦法。
一有代差的物美價廉,傾銷。
二統治,用行政手段摧毀。
殖民者的侵略和統治,直接導致了印度曾經繁榮的棉紡織業出口貿易的快速衰落、直至崩潰
其實這就有繞回鴉片戰爭的問題了。
為啥要打鴉片戰爭
因為英國貿易逆差。
那么,放開關稅,不搞鴉片貿易了,英國就順差了嗎
這個只能說,英國自己都不信。東印度公司的人,心里明鏡似的。
所以還是之前劉玉說過的那個問題,在不考慮鴉片這種反人類的罪惡的基礎上,1840年的英國,要怎樣才能對華達成貿易順差
答只有更加的反人類。
占領都城、直接統治、復蒙古包稅制基層放開紳權、拔開黃河、炸毀運河、全面摧毀中國的農田水利設施、黃淮平原全面鹽堿化
通過更加反人類的統治,徹底倒退這邊的生產力。
否則的話,1840年的英國,絕對不可能達成貿易順差。
這里有個很容易混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