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誰是軟柿子
捏誰,最容易
捏誰,能走向未來
這,基本就可以視作大順現在想要繼續改革要面臨的問題,也是爭論的根源。
再加上大順的土地制度的問題。
而因為大順這邊皇權依仗的真正力量,是資本、軍功貴族、實學派工商業力量、海軍、殖民地利益者。
或者說,覺得還有必要改革的人,是這群人。
那么這個問題最后也就演化成一個最簡單的選擇
是捏死小農
還是捏死內地的租佃地主
選了捏死小農,就徹底放開內外限制,資本、廉價商品、商業資本放貸的,靠鐵路和火輪船一起涌入。
鎮得住這三億人的反抗即可。
選了捏死租佃地主,就得來一波瘋狂至極的大變革,不惜打東西鬩墻之戰。
舊勢力、傳統力量,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團結來反抗,保證他們生存所需的社會條件造反將直接由讀書人引領。
不改
李欗很清楚,他一死,大順必徹底亂套。
他想給兒孫搏一搏。
所以,召回“先知”,其實就是李欗想要借劉玉的尸骨,做出選擇是捏死小農,還是捏死租佃地主。
選哪個都行。
因為劉玉是“先知”,不是思想家,所以他的話,矛盾之處極多、所作所為也是黑白摻雜。
比如,劉玉在松蘇當初反動透頂的政策女子來工場做工,工資開給公婆丈夫或者父母一半,而不是派人去家里宣傳男女的平等、人身的自由、女子亦可工作養活自己什么的。
這件事,解讀的方向,那就多了。
正著說也行。
反著說也行。
是捏小農,還是捏地主這事兒上,也一樣。
都有尸骨可披。
李欗叫人萬里迢迢把劉玉的棺材運回來,就是要在棺材前說出來自己的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