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好大家好,除了皇帝內帑或者國庫。
劉鈺心說你這話說的,這是把外交部當成了殘次品垃圾場了?
這外交部本來就需要涉外語言,所謂家族淵源,到最后豈不是全都是近親小圈子?
“行吧。聘用教師的事,我去做。翻譯的事,我也盡快。至于人選……只怕還得陛下欽定?”
齊國公道:“那是自然。沿途表現的優劣,是否可用,是否學到了什么,這都是要奏報的。陛下是要先挑選出一些人的,軍改正可用以填充為軍官。剩下的,才能扔到你那。”
劉鈺想著只要別往海軍里面扔就行,至于外交,那倒不是太有所謂。
弱國無外交,海軍不強出不得南洋,也就不存在外交。
若是海軍強了,外交自然也就簡單了。
反正至少今后十幾年內,大順的外交總路線已經定下來了:聯法、打荷、遏英、和俄。
總路線已經鋪就,大順不需要蘇秦、張儀那樣的外交天才,需要的只是按部就班的人才。
細枝末節就沒有那種重要了。弄一群勛貴的庶子們當外交官,湊合著倒也行。
“國公,主要還有件事。日后可能要外派他們去往歐洲各國。你可得想好了,這時候去歐洲,與流放三千里無甚區別,他們內心怕不情愿。到時候,定是要得罪一些人的。”
齊國公哼笑道:“這有什么得罪的?此番之前,可能會覺得像是流刑三千里。去過一次,只能算是外放到京城之外,沒有那么蠻荒。衣食住行,雖與本朝大不同,但也不至于若如張騫困于匈奴、蘇武牧于北海。”
“將來若真立了外交部,有本事的做個各司郎中,沒本事的也混個員外郎。一個個又都不能襲爵,如今戰功也輪不到他們,給條出路,哪里會記恨?”
這外交部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只是有個空架子,齊國公倒是已經想到了將來的各司郎中、員外郎等職務。
“這事就這么定了。我上奏陛下,先定下人選和職司,剩下的再說。瑞典人若能來,這事就我去和他們談;荷蘭人若是真有意圖,也是我去管。你就不要插手了。那個叫連懷觀的,過幾日你叫他來我府中。”
劉鈺忙道:“國公,此人自巴達維亞前來,日后我朝若經略南洋,此人尚且有用。雖不說讓其如沐春風,卻也不好寒了這些海外遷民的心。”
雖然這些大順的勛貴們和自己說話的時候,一個個和顏悅色,但劉鈺太清楚這些人面對平民時候的態度了。
那種不正眼瞧人的態度,幾乎是與生俱來的。
禮制之下,封建等級制度很嚴重,這連懷觀連個秀才都不是,而且還是出海謀生的,就算在巴達維亞有些聲望,可入了京城,在這些勛貴眼里,也就是個小螞蟻。
雖然劉鈺也不想讓連懷觀自己干大事,之前也曾稍微震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