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也是經歷過類似禮宴的人,知道距離吃第一口菜還得一段時間。果然,坐下之后,樂聲再起。
這一次奏響的,名為《解倒懸、起延安》,劉鈺嚴重懷疑這曲子就是直接把大明的《起臨濠》直接拿來用了。
反正都是雅樂,也聽不出這里面到底是陜西話還是安徽話,而且也很難分清這里面到底是天意不絕炎精、還是天命所歸玄水。
已經就位的武舞師,便搖動著旌,武士打扮的舞者們,開始跳《武功定禍平天下》之舞的第一節。
光祿寺卿再度斟酒,序班依次為百官添酒。這一次皇帝沒有舉杯,也沒有動筷子,所有人也就只能坐在那,看那些武士跳舞。
武舞者都是男的,武舞也是陽剛武,也沒有白胳膊、嫩腳踝,但是編舞還是有些水平的。雖然劉鈺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多少也能從這些舞蹈里看出來其中的意思。
后面還有一大堆的舞蹈,光是這《武功定禍平天下》,就分好幾小節,每一節都有不同的編舞。
從《解倒懸、起延安》開始跳,跳到《西安建制開太平》,轉為文舞。再從文舞轉到《贏糧景從克京城》,然后再轉到武舞……再從一片石跳到荊襄涅槃,然后跳到《世宗禪天下》、《復京城》、《犁庭掃穴》、《四夷歸心》、《定封賞》、《大一統》、《守承平》。
原本就是這些,但如今又不一樣了。
李淦整天自比漢唐,干點事情恨不得天下都知道,如今還要砍掉兩個名額,另加上個《攘北狄》、《安西域》,估計過一陣還得加上個《遙島稱臣》。
雖然劉鈺是參加過類似的宴會,不過之前的規格都沒這么大。而且就算有類似規格的,也就是皇帝過整歲生日之類的,奏的樂、跳的舞,也不是這一套。
辦喜事、辦正事、辦慶功,各有定制。大順開國一統之后,其實也沒辦過幾次這樣規格的宴會。
大順開國開的有些麻煩,而且大順的傳承血統也有點問題,這一點劉鈺當初參加武德宮考試的時候就領教過了。
別的朝代的殿試題目前面,只大致說一下開國事就好,說說太祖就罷。最多也就像是大明,再帶上了成祖朱棣也就是了。然后引出殿試要選拔人才、安濟天下云云,說明其重要意義。
大順可倒好,題目前面就整整一頁。
從李自成到李過到高一功再到李過養子李來亨……誰也不能落下。開國那幾位,幾乎都沒啥血緣關系,最近的也就不過是叔侄、小舅子,不能像是大明那樣,說完太祖說說朱棣,后面的都是兒孫,不用說。
放在這等規格比較正式的宴會上,也是一樣。甚至直接甩開了“九”這個數字,從頭到尾的樂曲舞蹈加在一起,照著十八去了。
十八子,主神器嘛。
也虧得姓李,這要是不姓李,又沒法用“九”這個數字,估計又得鬧出來“水德藍色”的笑話。
好在這一次皇帝也沒有那么古板,等著奏樂起舞到第三小節《贏糧景從克京城》的時候,皇帝舉起筷子,夾了口菜。空著肚子先灌了幾杯酒的群臣也終于有機會塞兩口了,酒雖不烈,而且也有湯水熱著,但也不是太舒服。
樂師停了音樂,借著樂師奏到開國往事攻破京城那件事,李淦道:“昔者太祖皇帝起事之時,前明崇禎帝好論堯舜。自言漢文不過中庸之主、唐宗道德實在不堪,羞與之比。”
“然論華夏之強,漢唐之盛,朕心尚慕。漢有倭王之封、唐有遣唐之教。今膺懲日本,使之知天朝之武德文華,朕始敢與漢文、唐宗相較之一二而不自愧。”
“自明末西洋傳教士東來,始知世界之大,地球其圓。天朝有界乎?界于何處?此大義也,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