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福不以為然:
“瞅你那熊色!一身懶骨頭,再不動動都上銹了!
你賴嘰啥?這不還沒把你征走呢嗎?
擱家一天,你就得老老實實跟我去干一天活兒!”
李柳被吃噠兩句,整個人都舒坦多了。嘻嘻哈哈地回了一句:
“爹教訓的是。”
李松的臉色沒啥變化。
他干活沒啥私心,不惜力氣。這一點,倒是深得李景福真傳。
他也不樂意操心。一向都是李景福咋安排、他就咋干。
李榆在這一點上,跟李松一樣。
干點兒活兒怕啥的,都是從小就干慣了的。
可他還是很郁悶。
那二十兩銀子,就像是在李榆心里頭生了根。
雖然李景福一錘定音,讓他當做從來不知道這二十兩銀子的存在。
他也當著眾人的面兒,毫不猶豫地應下了。
但他心里,卻像長了草一般難受。
當然,李榆腦子再不靈光,也知道這話不能說出口。
甚至,連點兒意思都不能漏。
他只好默默地吞下自己的痛苦和心酸。
準備等明個兒去翻地的時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把所有的力氣,都狠狠地發泄到土地里去。
李桐臉上的神色,也稍稍有些不自然。
但李景福和喬細妹都沒有多想。
只當他是年輕小伙子,難免貪玩兒,不樂意在土地里多下力氣。
這個時節,旁人家應該也開始準備春耕了。
但要說從明個兒,就開始翻地,那只有村里數一數二的勤快人家,才會這么干。
喬細妹對李景福說道:
“你帶著老二把家里的農具都仔細檢查檢查,把該修的、該換的,都拾掇出來。
明個兒鎮上有大集,我帶著孩子們去趕集,順便給帶到柳家鐵匠鋪去。”
李景福毫不猶豫地應了:
“成。可你一個人兒帶著孩子們能行嗎?那也太累了。
要不,就帶一兩個半大小子,能幫你背東西的吧。
小崽子們還是留家里得了。”
喬細妹想了想,點頭:
“嗯,我再琢磨琢磨,看明個兒帶誰去。”
老兩口兒十分默契,只簡單商量了兩句,就迅速定下了幾件事:
一、李槐、李梅、李桐負責繼續打探消息,尋找門路,盡快把免征的事兒給辦了。
二、明個兒開始,全家的壯勞力都要開始下田翻地。
三、因此,大廚房做飯的量要跟著變化。壯勞力的飯菜,要管飽。晌午飯,要送到地頭兒。
四、喬細妹明個兒要去鎮上趕集。
家里這段時間攢下來的雞子兒,和兩塊兒特意留出來的臘肉,得拿到集上賣了。還要把需要修理的農具,帶到柳家鐵匠鋪去修理。
喬細妹像是忽然想起來了什么,轉臉兒看向李槐:
“老大啊,今年的新種子,你備下了沒有?”
李槐的臉色一下子變了。
之前,因為被喬細妹拿捏住了,李槐不得不幫家里掏這免征銀子,心里很是不爽。
一來是因為跟喬細妹賭氣,二來是因為他本來也沒太上心。這幫家里預備糧種的事兒,已經被他死死地忘在了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