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的腹誹她自然是聽不到的,不過卻伸出手摸了摸它的頭。
“放心,我和寶貝晚上就回來了,你今天的吃食我都放在你的食槽里了,記住,別一下吃完,要不然后面你得餓肚子,自己掂量著點兒。”
“汪汪~!(再見)”
安怡算著自己去的時間較早,就把行李放在空間里,竹簍里放著咿咿呀呀有些興奮的安然。
在堅果的目送下鎖上大門,前往她下一個要奮斗的舞臺。
因為她去的比較早,還沒有碰上孩子,母女倆一個敢說,一個敢回應,反正她不知道安怡說的啥,安怡也不知道她要表達的,就這么對著話到了學校,到學校的時候,是早七點半,學校里很安靜,一位大爺正拿著大掃帚掃地,發出唰唰的聲音。
今天是報道的日子,要求的是早上九點到校,她來的早是想著熟悉下環境,順便打掃一下衛生。
大爺看到她背著孩子出現的時候,還愣了一下:“誒唷,這么早啊,您是哪一位老師?”
“大爺早啊,我叫安怡,教一二三年級的國語,我還沒來過,是過來了解下環境,順便打掃衛生的。”
“哎呀,安老師啊,校長和主任都跟我們交代了,我是咱們學校敲鐘和看大門的老鄭,我住在學校,來來來,我先帶老師去熟悉下班級和宿舍,”
有老鄭帶著,可就方便多了,這年代的教室可不像后世那樣,高樓,一個年級一層,這邊是一二三年級一間教室,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多,能堅持學到四五年級的可不多,所以四五年級一個教室,這邊上學是收費的,換算成第二版人民幣的話,差不多兩塊錢一學期,所以今天三個屯子的學生加起來,居然還沒超過五十個。
足以可見,在生孩子多的年代,生的是壯勞力,沒有人注重教育,畢竟,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在地里面刨食,吃飯都覺得壓力大了,誰還會花錢去讓娃上學啊,而那些條件好的家庭,則是想著讓他們識幾個字算了,所以能上完小學進入初中的,堪比后世的中考,你能上去一半都算是質量高。
她領著秋霞彩花利用貓冬將他們送入初中,其實并非天賦異稟,而是這年代小學的知識面太少了,拿后世有些尖子生放到這個年代,說不定初中的課程他都能輕松應對,后世被逼出來的天才有很多,他們從小就接觸各種補習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編程語言繪畫書法舞蹈樂器,多的你想象不到的地步。
小學生三年級以后要考科學,科學是什么?那是融匯了自然、生物、化學、物理等淺顯知識的概括,這是小學的必考課,雖說小升初不考,但計入平時的成績,也是考核的一項,重點中學的重點班,也是綜合考量挑選優質生源的。
再來說英語,七零八零都是初中才接觸英語的,九零、零零、一零后,則是從小學由淺到深的接觸,而且不僅僅是學校的英語課,還有課外輔導班的英語課,甚至還有一對一外交,更有甚者光是英語班就報了六個,線上線下大課小課輪番上,你能想象那種壓力嗎?
根本就不是這個年代的孩子能夠想象出來的。
所以論教育,越往后競爭越大。
農村現在沒人上學是因為沒錢上,不愿意讓孩子上,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換代,到了后世,你就會發現一個亂象,農村小學初中沒人了,招不到學生了,村里面并到鎮子里,鎮子上在并入縣城,生源都到哪兒了呢?
父母要打工,帶著孩子去上高價的私立學校了,往城里扎堆了。有個能交五險一金的工作還好,孩子至少能排的上公立學校的學位,但如果各項指標不符合,就只能上私立。
這就造成了一個死扣,農村學校沒人上,城里學位負擔重,一個班五六十,孩子連活動的空間都沒有,一個挨著一個排到教室的墻根兒,除了這些家長難,孩子難外,老師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