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懷上崽崽,就不能不管,但再也不放它出去玩兒了,就把它拴在大門口,看家。
一般而言,狗狗懷孕后兩個月就可以生產,只是,它沒見到它大姨媽來訪過啊,這次懷孕還真是莫名其妙的很。但堅果的年紀也不小了,已經伴隨她兩三年了,按照八年的壽命來算,的確成年了。
她已經將家里雞窩里的雞借用空間,轉移到縣城了院子里了,包括雞窩也整個轉移了過來,總之那個家能卸掉能轉移走的,她都沒放過,一樣有用的也沒給他們留。
老劉家原先的舊房子里,出了鋪蓋和破爛衣服,就沒旁的什么了,只要她出門,鍋碗瓢盆她都收進空間,因為他們家院墻矮,總有想方設法進去偷東西的人,她發現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整個留下來的,都是些破爛而已。
所有糧食她都放在了縣城的地窖里,這是東北特色,家家戶戶都有地窖,甚至還有暗閣,就比如如今的安家,她已經發現房前屋后好幾個藏暗閣的地方,當然,里面什么也沒有,有空間的情況下,這些暗格即使存在,也用不著。
脫離了村子,有自家一個院子,想吃什么不受限制,早上每人一個雞蛋,倆孩子是雞蛋羹配牛奶,她們烙餅喝粥,或者蒸三合面饅頭、花卷、油卷、烙餅都可,糧食是細糧和粗糧摻和著吃,飯菜的標準也是吃飽吃好,只有晚上那一頓,是意思意思喝點稀粥,早上和中午的飯菜,向來都是保質保量的。
這還算好呢,擱在貓冬的時候,很多人家一天就兩頓甚至一頓飯,因為不干活,連吃飯都成了算計。
不這樣做,可能糧食等不到下次收糧。
雖說有錢也能買得到糧食,可那都是高價糧,一般的人家,哪兒舍得這么糟踐糧食和錢的?
所以都是有計劃的安排每天吃多少,多一點都不行。
等到了春天,到處去挖野菜,曬野菜干,有時候連樹葉都不放過,就為了能多湊出來點兒。
安怡村小上完課,會回家看看,給家里的地澆澆水,施點肥,順便薅點紅薯葉,拿錢跟村民買點新鮮的韭菜或者香椿野菜,當然,這都不貴,五分錢就能夠她們吃一個星期,很便宜,也很務實,因為這些還搶著有人來跟她換錢呢!
當然,野菜香椿之類的,吃的就是個新鮮,季節,過了這個季節可能就么有了,所以只要誰過來找她,她都照單全收,大不了全都放到空間里,又放不壞不是?
所以每天她走的時候,竹簍里也都裝的滿滿的,因為這,她對左右鄰居都特別照顧,為的就是讓他們多幫忙看著她們家的菜,別被偷了。
除了香椿、槐花、榆錢、柳樹尖、冬瓜南瓜尖等吃的,還有山上林子里的薺菜、灰灰菜,玉米地里常見的馬齒莧等等,過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一開春入夏,這些野菜就泛濫成災了,在沒有農藥的年代,即使天天有人挎著籃子去采,也是采不完的。
馬齒莧活著面蒸蒸,沾點蒜汁兒一吃,那叫一個香。
紅薯全身都是寶貝,紅薯桿子清炒,紅薯葉配合著玉米面可以蒸窩頭,也可以烙菜餅子,吃法多的很。
別看這個年代苦,卻是最天然無公害的,就連孩子們學習也沒有什么壓力,放學就是玩兒,就是替家里干活,撿柴火,割豬草,每人都知道自己要干嘛,也從來沒想過偷懶,因為不干就要挨打,就沒飯吃,養孩子是勞動力,不是為了培養他們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