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糧食我已經轉移到了咱這里,咸菜和菜干也沒人偷,柴火也堆在屋子里上了鎖,丟不了。”
今年的糧食秋收之后就發下來了,比去年早了幾個月,今年少了烈屬補助,卻多了安琥和安寧的。
倆小孩子每人每天五兩,安琥過了十五歲,一天一斤,她們每個女人還是八兩,按照一年365天算,安琥只能算八個月的,也就是240斤,安怡一年292斤,三個人就是876斤,兩個孩子按照一斤算,一年365斤,加起來就是1481斤,不到一千五百斤,再加安怡的半工分,帶殼總分兩千斤,去殼之后,只能維持餓不死。
要不是平時有安怡的補助,她們這一家人活的絕對沒這么滋潤,畢竟這兩千斤糧食聽著多,可家里也是六口人呢,平均到每人每天上,只有九兩,去皮之后,撐死能算七兩?
這七兩不是細糧,也不是粗糧,是粗糧加代食品啊,細糧屈指可數,也都給了孩子。
所以平均一算,那就是掙扎在半飽的狀態下。
就那他們家還沒有壯勞力,這要是干活,那怕是要餓死人,正因為沒有多少體力勞動,所以才勉強溫飽。
安怡每天的貼補是沒有計算過的,可沒有計算,不代表不知道好歹,那每天吃的雞蛋是自家雞產的沒錯,可雞也得吃東西吧,喂雞的食材哪里來?還不是大家從嘴里面省下來的?隔三差五吃的白面精米和肉,哪兒來的?
不都是安怡用自己的工資貼補的?
怕是也和別人家一樣,餓的面黃肌瘦,臉色發黃,肚子腫大,瘦弱的可憐。
這筆賬不好算,但姐妹倆包括安琥都默默的將這份恩情埋在了心里,只等自己將來有了能力,好還恩。
安怡趁著他們都不在家的時候,謊稱找車將糧食拉到了縣城的地窖里,其實她是用空間隨手轉運過來的。
只要是生產隊發的,全都安置在了地窖里,除此之外,還買了一百來斤的白菜和五六十斤的蘿卜,聽起來是不多,那是因為家家戶戶都要儲備,買不著,她空間倒是有,可是現在不需要拿出來。
就這些,還是走隊長幫忙買的,今年生產隊才將賣肥料的225塊錢給她,加上工資每個月有45左右,扣掉人家幫她帶課的,現在她兩邊住,能自己顧得上絕對不麻煩人家,到手還能保持40塊,如今她的存款,已經達到了6630塊錢。
這還不算空間那么多的收藏幣,都加起來的話,怕是能過萬,這是她奮斗十幾年的成果。
11月底的時候,安怡和安琪她們去了學校,提前知道她們被縣一高同時錄取,得到這個好消息的當晚,安怡打算做一頓好的,一來恭喜安琪姐妹倆,另外是給小家伙送行,因為安琥昨天騎車回屯子一趟,知道明天就要出發去凌河了。
今年一開始下雪,大家就開始輕掃路上的雪,所以出村進村的路沒有被大雪覆蓋,除了走起來泥濘一點,倒也不影響正常的出行。
他們這里距離最近的凌河要近二十公里,趕牛車速度雖慢,可是省錢啊,而且他們這次一共發動了六輛牛車,是整個白家灣公社能動用的所有牛車了。
拖拉機他們還沒輪上,幾個公社輪流用的,還沒輪到他們公社,所以只能用牛車。
多余的人能借到自行車就騎車,借不到自行車就坐汽車,總歸牛車上只能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