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自行車貴,洛陽的悲田坊輪椅李家莊子贈送,可用不可丟,不定期查一次。
悲田坊在部分性質上與李易時的救助站差不多,但優于救助站。
能到悲田坊的人,除非自己愿意走,否則沒人驅趕。
悲田坊的伙食不算差,酒樓的剩菜會送來,這不是河南府整體經濟發展了嘛!
另外家中資產多的人,還會捐贈。
一下子送來大量的東西,他們看傻眼,都給我們?要吃到什么時候?
悲田坊的管事人員和‘自愿者’開始入賬,東西越多,他們底氣越足。
這不是從別處陸續有大量人口到洛陽么,有的人其實身體不好,到地方后就倒下了,又無親無靠的。
這樣的人送到悲田坊,先養著,養好了再出去工作。
至于說把東西私下里販賣掉,換成錢自己貪墨,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
長安的就有被收拾的,報紙上寫,總有人盯著悲田坊。
悲田坊的東西多了不怕,他們會聯系河南府地方上的一些縣和村落。
當地有的人屬于能進入悲田坊的就送到洛陽宮的悲田坊,地方上也有臨時安置人的所在。
多出來的東西向地方送,比如某個村子,有一戶人家,只剩下一個人,生病了,沒人照顧。
若是村子里的大姓,官府要求其他同姓的人養。
不是村子里大姓的,村子會提供一點幫助,村子富裕還行,窮的話給予的幫助便少。
這樣的人要么進悲田坊,要么悲田坊送過去東西。
還有婦人帶兩三個孩子,死了丈夫,公婆有的臥床不起,同樣給東西。
東西多了,送起來輕松,包括義工,他們自己也能帶回家里一點。
他們高興不已,洛陽宮的城里和城外的寺觀正在打掃。
提議傳消息的幾個主持最郁悶,他們說的叫李易知道大道煌煌,非人力可改。
結果他們領悟到了,面對煌煌大道,自己無力掙扎。
“有東西送來了,有東西,金仙公主知道情況,派人送來。
有榛子、糖炒栗子、油茶面,讓我們先堅持幾日,等與李易論道之后,一切都會好起來。”
剛剛被洗劫的宣教坊中的全真觀,小道童歡呼著跑進來,眼睛還紅著呢,之前哭壞了。
主持皺眉頭:“金仙公主倒是知道得快,送點吃食有什么用?”
“送吃食代表李東主不想趕盡殺絕。”一個仙風道骨的人出來,他是天師的身份。
他看問題的角度比主持高多了,主持只想著被搶和送的東西。
“金仙公主與圣人在一起,李東主也與圣人同處,李東主不點頭,金仙公主怎會送?”天師捋著胡須說。
“天師怎還稱呼李易為李東主?若不是他,我觀又怎會如此?”
主持恨啊,十稅一的稅是李易以前提的,后來畢構要收。
自己等人找畢構,畢構不敢應。
隨即十稅一變成十稅五,不然就搬家。
自己想與李易論道,消息剛放出去,觀就被搶了。
“金仙公主印出書籍無數,皆為李東主提供活字、紙張、油墨。
另李東主注釋道家、佛門典籍甚多,又譯經文。
論道就論道,何必宣揚叫李東主知曉大道煌煌,非人力可改?
蝗災重否?人力可改否?旱災重否?人力可改否?”
天師教育主持,天師換到任何一個觀都是天師,主持到別的觀就不是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