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年四月初四,天氣陰,局部地區小到中雨,部分地區大雨。
關中平原東南,大興城。
天空被陰云籠罩,正如同許多人的心情,陰霾在前,看不到光亮。
唐軍要入城了!
古人說,站的高,摔得,不是,是看得遠。
于是不少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便偷偷爬到自家的閣樓上,偷看唐軍入城。
皇城對面,住在興道坊和光祿坊的人還驚訝的發現,原本光禿禿的朱雀門城樓上不知何時竟立起個五丈長的巨大木桿來,紅底蟠龍的大隋戰旗正高高飄揚在上。
城樓之上此刻站滿了金甲明光的禁軍士兵,步槊林立,圍著旗桿組成了一個方陣。
負隅頑抗?血濺城頭?為大隋永垂不朽而獻身?
這真心是不少看到此景后的人,第一時間生出來的念頭。
已經有些朝臣遺老在家里穿朝服了,言說不能叫這些不懂春秋高義的丘八給比下去。真要說以死明志,這群兵頭哪比得上他們來得名頭響亮?
說不得將來史書上還要添上一筆,言說乙亥年四月,有賊入寇,京師淪陷,某某朝臣自朱雀門下慷慨陳詞,為國捐軀,當為讀書人之典范云云。
可惜眼下這些人心懷激蕩,只覺得揚名立萬的時候到了,卻不知等下就得被氣哭。
李世民只瞧這行事風格,就知道準又是他家老三出的幺蛾子。朱雀門上這幫所謂隋軍要不是自己人,他把“李”字倒過來寫。
換旗的事,確實是李大德想出來的。
既然要裝逼,咳,要搞儀式,當然要意義大過形式的。他就是要在皇城最顯眼的地方來這么一出,除了要在大隋的心臟上捅一刀,也是為了滿足此番所有入城軍隊的虛榮心。
虛榮心這個東西很奇怪。
別看此番被選入城的兵將們一個個嘴上謙虛,言說慚愧,某此番實在沒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勛云云。但你要說那既然這樣,你回去歇著吧,他一準跟你急。
不過某杠精千算萬算,唯獨漏算了他老子干啥壞事前都要先立牌坊的性格。這番他們姊弟出了多大的風頭,將來他老子到達后就會挨多毒的打。
但話又說回來,他既然推了李元吉出來抗大頭,也難說心里就沒數。
明德門外,三軍肅穆,號角齊響。
李秀寧身著紅底簪花魚鱗絹甲,頭戴絹布兜鍪,身披大紅披風,騎一匹棗紅色帶甲戰馬立于陣前。
在她身側,輕甲在身的李大德與柴紹、李智云、李孝常、李神通等人一字排開,仰頭看著城頭之上漸次豎起的大紅色“唐”字戰旗,心懷激蕩。
雖說天氣陰沉,但因東南風起伏,倒使得城墻上的所有旗幟俱都飄揚而起,帶上點那味兒了。
待三通鼓罷,號角停止,最前方的李秀寧便深吸了一口氣,拔出腰間長刀,向前一指:
“進城!”
“大帥有令,進城!”
“大帥有令……”
傳令兵手持令旗向兩翼奔跑,隨后李孝常、李神通等略一抱拳,便各自撥轉馬頭向兩側打馬行走,分別往安化門與啟夏門而去。只余某杠精黑著臉留在原地。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沒辦法,她三姐說了,要是敢溜,就把他吊在朱雀門上搞展覽。
很快,待大軍漸往兩翼分開,李秀寧便扭頭勾了勾手,引著某杠精的小白馬與另一側的李智云徑直往前。
后方軍陣轟然而動,李成、張小虎、烏大寶等都換上了統一的戰甲,跟在兩人身后。隨后是偵查隊與全身都套在漆黑玄甲中的特戰隊士兵,中間護衛著萬姨娘等家眷的馬車。
此番除去東西兩側大軍,城南軍營中還有兩萬唐軍留守。不過隨眾人入城的就只有五千,全是專門挑選出來的俊俏漢子。
此刻大家伙都精神飽滿,甲胄鮮明,手中的長槍步槊伸得筆直。雖說還做不到某三將軍要求的動作一致,但乍一看,也都似模似樣的。
隨著李秀寧打馬穿過明德門,大軍自九門開始同時入城。長街之上只余密集的腳步聲,無一人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