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喻看了看他旁邊桌子上的那本厚厚的劇本,這應該是一本完整的劇本,而不是像秦喻那樣只有整個故事大大概介紹以及沈一石個人的臺詞本,雖然秦喻通過沈一石的劇本就能夠感受到這部戲的精彩程度,但是對于整個故事還是有點云里霧里。
“大爺,能讓我看一下完整劇本么?”秦喻忍不住對著陳保國說道,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樣出色的劇本能夠吸引這么多有實力的老演員來參與拍攝。
“可以給你,但是不要過多的鉆到其他角色里,而失去你對自己飾演那個角色的理解。”
“謝謝,我會注意的。”
劇本和小說不同。在小說里會有大量的旁白來讓讀者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情感與內心世界,但是劇本里則沒有,里面大多是些場景、對白及走位的描述。所以好多演員在看劇本時,就要考慮這個人物為什么會說這句對白,該用什么語氣和動作來詮釋人物內心。
所以一名優秀演員會將自己對劇中人物的理解用備注詮釋出來,有原著小說的會將原著小說反復研讀,而像《大明王朝》這樣沒有原著小說的劇本,甚至會為自己飾演的這個人物撰寫人物志。其工程量不下于重新寫一本小說。
因為陳保國手中的這個是完整劇本,里面有大量的人物對話,所以陳保國提醒秦喻注意的就是,不要過多的根據其他人的對話來思考這個人物角色的內心,這樣太勞神費力,可以參考其他相關角色來豐滿自己飾演角色的人物形象,而不要把自己詮釋的角色給搞混了。
秦喻很感激陳保國的提點,但是他有自己的天賦,那就是超強的記憶里和人物理解能力,他并沒有跟陳保國解釋,而是在看到對方沒有什么意見后,就坐在一旁靜靜翻看劇本。
秦喻看的很快,沒用半個小時已經看了將近一半。陳保國以為他是聽進去了自己的建議,只是了解故事概括,而秦喻卻是將它們全部記在了心里,在了解完整劇本的人物對話及場景設置以后,秦喻才真正的為這部戲的精彩而拍案叫絕。
這部戲以嘉靖為中心軸,大致分成三個派系,嚴黨、清流和司禮監。他們之間互有攻伐,互為盟友,互為政敵,各個派系內部的人也不是一條心。他們既相互合作,又互有排擠提防。受到責難時,又一個個絞盡腦汁,為自己脫罪,把別人作為棄子拋出來。而嘉靖帝則是穩坐中央,任他們互相傾軋,最終將自己的意圖實施下去。
了解了大致劇本以后,秦喻就迫切想要知道他們是如何來進行演繹,特別是張歷一開場就準備了一場難度頗高的大戲,這更讓秦喻心之向往,恨不得自己參與其中。
這第一場戲的大概背景就是嘉靖三十九年的年末一個臘月沒下雪,而這一年又給朝廷修宮殿,加上嚴黨貪墨,造成了國庫幾百萬兩銀子的虧空。
裕王和清流官員認為這是搬到嚴嵩的好機會,于是將嘉靖三十九年的各項財政開支告訴了周云逸,讓他以欽天監官員的身份上表朝廷,表明一個臘月不下雪是天象示警。
嘉靖帝在西苑祈雪,終于天降大雪。而周云逸則是因為大不敬,遭到嘉靖帝杖罰,被司禮監給杖斃。最后徐階、高拱、張居正則是準備在正月十五朝議上對嚴黨進行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