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這么問,李照就知道這人有戲。
再來之前,李照曾經設想過很多種方法,也想過最壞的可能性。萬幸的是,武川知府墨本申的確是一個為民著想的好官,雖然他或許在治家上有虧,但其秉持之道是令人敬佩的。
“我不打算建立朝廷。”李照依舊保持著她的驚世駭俗之發言。
墨本申是李照第一個近距離接觸,甚至有些欽佩的官員,如果能將他引入沁園,那么對沁園來說就是如虎添翼了。
“如果您看過沁園的新刊,那么就應該看過上面的那一篇《封建王朝之弊端》。”李照提筆在宣紙的空白處,將文章的名字寫了出來。
何止看過,墨本申在看完的那一夜,當窗秉燭,徹夜未眠。
而就在《封建王朝之弊端》這篇文章發表之后,新一期的沁園新刊頭版便是一篇名為《最可愛的人》的文章。這篇文章里,將勞作的農民,做工的工匠,讀書的寒門弟子,奉為端朝最可愛的人。
正是因為這一篇文章,墨本申才嗅到了這個新刊的謀反苗頭,將其禁售,禁傳。
李照抽了一張新的紙出來,提筆寫了幾個字,將其拿著給墨本申道。
墨本申有些意外地咀嚼著這幾個字,看向李照的眼神中,除了訝異,就只剩訝異了。他內心獨自消化了一下,隨即問道:“反帝反封建……?何為帝?何為封建?是封邦建國的那個封建?”
“您覺得,端朝為什么會出現眼下的混亂?”李照沒有回答,而是先給出了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不難回答的問題。
原因很多。
既是因為宣帝去得太匆忙,只留下一個年方九歲的少年太子,也因為天子孱弱而輔政王爺強壯,更因為恰逢災年,各地禍亂頻生。
種種之下,才導致了今時今日各地百姓的慘狀。
細細思考過后,墨本申說道:“內因外因皆有,但最大的原因是……當今天子……實在太過年幼了。”
李照卻搖了搖頭,一面又抽了張紙,開始謄寫國際歌,一面繼續說道:“您不妨再大膽一些去想。您先前也說過,說您已經見過了因為皇權更迭而造成的百姓罹難,那么……這個答案為什么不能是皇權本身?”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墨本申斜望了一眼,只覺得這寥寥數筆,就已經激得他顱頂發燙,他嘴里念叨著,目光有些怔忡地站起來,走到李照的身后去看。
墨本申不知道國際歌的音調,所以只是單純的在誦讀。
然而即便是這樣,等到李照將下一句出來時,他也仍然為之一振,直覺身體都被打通了一樣,稍稍拔高了一些聲音。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有一件事,是李照絕對不會做的——即毫無把握的事。
身為武川的知府的墨本申是正正經經靠著科考一步步走入仕途的,他年少聰穎,就算是身出寒門,也絲毫沒有因此而懈怠過。也正是因為他付出了比常人要多上百倍的努力,才能成功從不入流的國子監助教,一路做到這一方的知府。
其第一任妻子乃是農婦,早年間因為跟著墨本申東奔西跑而受累染了病,在生下墨塢之后沒多久就病逝了。結發妻子病逝之后,墨本申有將近五年的時候都是孤身一人,沒有續弦。
后來,是謝樊韻主動上門找到了墨本申。
謝樊韻在闡明了自己對墨本申的崇拜與濡慕之后,力排謝家眾議,下嫁給了當時還只是區區一介祁州別駕的他。
為什么李照對于說服墨本申很大的自信?
因為她知道墨本申并不是世家子弟,而且在見過墨本申,與他有過交談之后,她確認面前這個中年男人是有著士的驕傲的人。
所以她一步步將自己的立場和意圖表露出來,在試探墨本申的同時,也是將自己的底牌有意展露給他看,以博取他的信任。
這里面是有著演戲的成分的,但同時也飽含著李照自己的情感。
太像了。
她被裴朗明揉搓在手,掙脫不開的命,和這片土地上掙扎求生的人民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