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更好,范先生樂呵呵的示意他繼續說。
“至少有兩個問題,制約了四川鋼鐵產量,第一是交通,第二是下游。就那四川來說,四川號稱千水之省,四川盆地小丘陵密布,河谷縱橫,別說出川的蜀道難,就是盆地內,鐵路一片空白,公路崎嶇難行。遇到河流湖泊,更是繞到沒邊。小鐵礦集中到一個地方煉鋼,運輸成本高。
第二就是鋼鐵業的下游不發達制約了上游,四川大致和國內其他地方情況差不多,鋼鐵生產出來,除了造刀槍,農具,類似機械,建筑,汽車,造船等等鋼鐵需求大戶,下游應用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
當初漢陽鋼鐵廠的產品,主要是造鐵軌,平漢鐵路,漢粵鐵路,漢陽鋼鐵廠可出了大力氣,國民政府不修建鐵路了,鋼廠停了民眾也沒什么太大感覺!
范旭東贊許的點了點頭!
“小友大才,陳宏說,這個公式和原理,是你隨手寫出來的,我現在相信了!我有個朋友,他進口了一套,差不多跟跟重慶鋼廠類似的設備,也是3噸電鋼爐加上蒸汽錘一系列軋鋼設備,生產能力更強,電爐設計也更為先進,還有一百輛卡車捆綁訂單,設備倒是運回來了,可是大股東,重要的合伙人去世了,幾個兒子不成器把家分了。合伙也散了,現在設備連定金都要不回來!”
起初周小山覺得這老頭有點不正常,我寫的化學公式,你考我宏觀的鋼鐵問題。
有你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驗證方式嗎?
現在終于明白了。
可是更迷糊了,不算是平爐,光是能冶煉槍炮需要的電鋼爐的鋼鐵企業,總共才四個,其中兩個在上海。
民營的是上海大鑫鋼鐵廠,化鐵爐3座,1噸轉爐1座,1噸電爐2座。
官辦的是江南制造總局煉鋼廠(上海煉鋼廠)生產設備3噸平爐1座,15噸平爐1座,1.5噸電爐1座。
另外一個是閻老西的育才鋼鐵廠,生產設備,1.5噸電爐1座。
可是這三所鋼鐵廠,電爐鋼的規模都比不上重慶3噸的煉鋼爐。
這個廠子哪里鉆出來的,怎么歷史上沒有聽說過?
北平的石景山鐵廠他倒是知道,抗戰爆發也沒投產,可是淪陷到了日本人手里,很快就投產了。
至于國民政府規劃的湘潭煉鋼廠,兩座7.5噸電爐,僅僅是規劃而已。
“是不是大帥不愿意接手?”
“是的,重慶的電爐鋼廠雖然沒有這套設備好,可是作用重疊,何況四川鐵礦少,規模小,分布凌亂,交通不便,他自己鋼廠產能都沒有吃飽,他只愿意接汽車!米國洋行必須要汽車,設備一起交付。”
“你那個朋友,有技術人才嗎?”
“朱鴻志本身就是學這個的,在國外挖了一個冶金的專家團隊!”
歷史上沒聽說過這個人啊,為了給特務營講課,他從報紙上收羅了好多資料,還專門注意到了大鑫鋼鐵廠的余銘鈺。
191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采礦冶金系,1917年赴美就讀于加里福尼亞州大學研究生院冶金專業,次年獲冶金碩士學位。
在米國鋼鐵企業從業多年,歸國以后,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商人,
立志實業報國,創辦了大鑫。
抗戰爆發以后,大鑫還僥幸遷都到了重慶,成為渝鑫。
照范旭東的介紹,這朱鴻志又是一個類似余銘鈺的人物。
“需要多少錢?”
“不算汽車,整個設備,近九百萬,他們之前已經付了三百多萬的定金,加上他自己可以補充一些,還有五百萬的缺口!要是湊不夠這五百萬,便宜洋行,也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