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征四郎是會向方面軍請示匯報的,但是他的習慣是帶著應對的舉措,一起匯報。
他沒想到牛島貞雄也看出了處境的危險,板垣征四郎肯定了心里的疑惑。
“請示與否,擺在我們面前都只有三個選擇,第一,向東,連云港城進發,放棄這次南北夾擊的任務,第二就是主力向西迂回,繞過郭勛祺部,向北進發,跟北線三個師團匯合。第三,就地防御,力爭在今天之內,打垮郭勛祺,鄧錫候川軍!然后迎擊身后的中央軍薛岳部和其他中國軍隊。”
“向東出發,相對比較安全,但是這幾天的所有作為,前功盡棄。南北對進的計劃,會被人恥笑的!”
是啊,就是三個師團長個人榮辱,也就算了。
徐州云集了大批中外記者。
一場大雨,讓皇軍屁滾尿流的撤回臨沂,或者港城。
國際上的輿論,還不知道怎么羞辱皇軍。
甚至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可以從容的重新組織滕縣的防御。
北線失去了大汶口機場的重大助力。
滕縣川軍又迎來新的援軍。
此戰又會陷入新的僵持。
“板垣君,我們把三個選擇的優劣都分析出來,然后上報給方面軍,讓方面軍或者大本營抉擇!”
從保存戰力來說,沒有在中國軍隊合攏包圍圈以前,利用戰車中隊開道,集中火力向東突圍,是最好的選擇。
盡管滇軍殘部,孫連仲部都在東部。
三個師團長一致認為,他們擋不住。
如果是原地駐守,他們也自認為不會像前田師團那樣不堪一擊,但是能堅持的時間也有限。
如果下雨,沒有將空中支援,就憑借二十兵團和川軍的進攻能力,五天左右。
這是最可能贏得這場戰役勝利的戰法。
風險也極大。
必須要第14師團派到濟寧的旅團幫忙,牽制住張自忠部隊和滕縣孫震部隊。
同時北線皇軍,還要牢牢牽制住馮天魁,不能讓馮天魁派炮兵和有力部隊南下,更郭勛祺和鄧錫候匯合。
至于第三個選擇,順著北上和北線皇軍匯合。
匯集的情報表明,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滕縣被川軍經營的時間長,地道和工事數量巨大,質量比南線郭勛祺鄧錫候防御的陣地還要高。
南北兩線日軍在滕縣匯合,運動中又中了馮天魁埋設炸藥的詭計,麻煩就大了。
滕縣是個坑,三個師團長不約而同的認為,沿著微山湖邊繞過郭勛祺,鄧錫候防線北上風險最大。
反復措辭,他們還沒把電報發出去。
華北方面軍的情報就傳來了。
五戰區所有的中國軍隊都在動作。
所有的調動都表面一個事實,就是中國軍隊想圍殲滕縣以南的板垣重兵集團。
著急的三個師團長,立刻下令電訊兵,同時把下一步南線皇軍的應對可能和推演,發送給方面軍指揮部。
“板垣君,您認為,方面軍和大本營會采取那種舉措!”
“堅守,或者派一個旅團北進,再或者等中國軍隊圍上來以后,我們向東突圍,這是一場硬仗,郭勛祺,鄧錫候防守自顧不暇,已經沒有能力在進攻中給我們造成實質性傷害了,我最擔心北線的馮天魁南下攪局!”
“劉湘的,馮天魁的,他們是大日本帝國皇軍最大的威脅,西尾司令官手下數萬之眾,難道連馮天魁兩個師也牽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