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聽見徐副師長也在用這個詞,不由的笑起來。
獨立團一幫干部挺喜歡聽周小山講課的。
像是在聽故事,真長見識。
哪怕聽他講道理,也一點不枯燥。
他會結合很多遇見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告訴你該怎么判斷對錯。
這是周小山在沂蒙山最后的一課了。
在徐副師長,常司令,蘇政委親自聽課的影響下,別說冀中,冀南,聊城的干部都來了。
在沂蒙山營一級的干部,也一個不剩,端起小馬扎。
自覺的坐在旁邊旁聽的位置上。
不過,這三天的課程,周小山講的跟以前不一樣。
以前的習慣,總是先講述國外抗戰的形勢。
今天先總結了一年多獨立團的工作情況,工作成績是重點,工作失誤是重點。
幾個分團做的好和不好的地方,抽出了幾個具體發生的案例,把問題擺到課堂上大家一起解剖麻雀。
這些案例,有扶持根據地生產的,有訓練,有作戰過程中的。
針對一些問題,建議徐副師長和常司令下一階段專門組織巡查。
尤其周小山反復給根據地干部強調,因為花園口黃河改道可能引發的氣候變化。
根據地必須要重視起來,真正赤地千里的時候,說什么都晚了,根據地地道建設,水庫建設一刻也不能放松。
他甚至要求獨立團要作為十八集團軍全軍的榜樣。
不僅要在軍事戰斗上爭第一,還要在農業生產上爭第一。
讓山東老百姓都在抗戰的過程中,移風易俗,改變生活方式,一邊跟鬼子拼命,一邊提高生活水品。
周小山講的并不枯燥,講的很細致。
戰術的東西,他沒有在兩個游擊戰大家面前班門弄斧。
強調了很多訓練細節。
從根據地農業,工業,縣大隊,區小隊正規化訓練開始講,連續講了三天。
發放的筆記本,參訓的干部最少的都記錄了半本。
“老常,人家小山在會上說,是你手把手教他打仗的,我看你這個徒弟,思維活泛的很啊,很多中國人對把日軍趕出中國都沒有信心,他卻認定我們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甚至未來的八路軍有實力打敗全世界的軍隊,守護中國人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為了讓前指派來的領導順利接手工作,獨立團上下不產生排斥,周小山煞費苦心。
這幾天培訓,部分內容,是讓120師和129師的干部盡快融入工作,部分內容,是讓獨立團干部對于山東根據地領導變化,不要產生想法。
“他希望我們山東部隊親自從鬼子手里收復土地,一路向北,你壓力大不大?‘
“不大,我們延安的首長很早想把戰火向北延伸,只是缺乏實力,山東根據地如果像周小山所說,在穩定發展一到兩年,等國際局勢發生變化,日本海軍真被西方國家牽扯,我們是真的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