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永州白跑一趟的兩國大使并不死心。
決定給國民政府來點狠的。
回到重慶以后,申請面見蔣某人,一見面就提出,讓十八集團軍派兵進入緬甸。
明知道大不列顛和大米粒堅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是人家手那援助的大棒,愣是不知道該怎么接。
十八集團軍現在在華北鬧騰的局面都無法收拾。
擴軍百萬。
如果再讓他們搭上米英盟軍的戰車,有了充沛的軍械整補,那還不得成精。
不管是蔣某人,還是國府大員,心里罵著娘希匹,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不就是川軍嗎!
跑到永州吃了癟,跑我們這里胡攪蠻纏。
大不了我把楊森和王陵基部給你派緬甸去。
軍委會當人家是傻子。
光承諾派川軍,被兩國外交人員戳穿陰謀,在重慶引發了軒然大波。
同時兩國駐華官員,還找上了鄧錫候和潘文華。
一副不把66軍和甫系川軍弄去緬甸,誓不罷休的態度。
別以為他們在重慶鬧騰,不關周小山的事情。
在永州的周小山,秦國梁,也接到很多南洋華僑領袖發來的電報。
他們人雖然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南洋幾百萬華僑,能撤離的畢竟是少數,雖說有些華僑不信任周小山的判斷,擋了接盤俠。
但是人家在祖國蒙難的時候,慷慨解囊過。
連余歡水也找上了周小山。
“小山,國梁,延安接到了南洋陳先生,胡先生發來的電報,那些曾經幫助我們的海外華人正在蒙難,且不管他們當初信不信你的判斷,南洋華人的局面很惡劣,很多土族投靠了日本人,帶著日本人圍剿我們訓練和建城的游擊基地!”
“首長讓我們出征緬甸?”
周小山和秦國梁都有些意外,接管五戰區,永州的川軍出川,是上報延安的既定戰略方針。
“南洋很困難,尤其是緬甸華僑很多,羅亮他們帶著大部分華僑撤離主要港口,城市,都躲在山里,首長擔心沒足夠的正面抵抗,敵后游擊戰就無法展開,尤其是當地民族復雜,華人走到哪里都很醒目,他們的安全無法保障!其實首長更希望派八路軍出征緬甸,但是蔣某人不會同意的!”
延安希望川軍出兵,首先不希望遠征軍打敗仗,畢竟周小山出國作戰,勝利就多了一分把我。
其次川軍出川以后,在緬甸可以跟中央軍爭奪軍械和戰爭資源。
租借法案也好,臨時援助也好,武器落到川軍手上,比落到中央軍手上要好。
“首長是下命令還是征求我們的意見?”
周小山剛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