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許秋千度了一下,才知道這個說法都存在幾十年了,現在除了寫檔案的時候會用到,基本地方基本上沒人提了。
再比如,很多機構都喜歡紙質版的文件。
就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魔都光源機時的申請,都是以紙質版文件為準的,必須要把文件打印出來,裝訂好再郵寄過去,如果涉及到截止時間,還會以郵戳為準,電子版的提交只是為了留檔。
許秋處理完這些雜事,中途抽空配了幾個氯仿/二氯苯溶劑體系的有效層溶液,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之后,他基于之前摸索出的最優條件,制備了一批器件。
測試結果表明,兩個體系的最高效率分別為8.32非常接近模擬實驗室中的最高值和7.33%。
實驗過程中許秋抽空撰寫著文章,此外,他還收到了兩條來自魏老師的微信消息:
“代簽的事情我知道了,沒問題。”
“晚上八點左右,一起討論一下PPT。”
看到第二條消息的時候,許秋猜測魏老師應該是要做報告了,打算臨陣磨磨槍。
畢竟魏老師只是通訊作者,他對文章的大方向上是有把握的,但對于具體的實驗細節以及設計思路方面,肯定沒有許秋他這個第一作者清楚。
許秋知道所謂的“討論一下”,就是讓他講一遍的意思,因此他本來打算稍微準備一下的,可看了看自己做的PPT后,才發現根本不需要準備,他只要看著PPT就能把重點都給抓出來,便沒有再費這個功夫。
晚上,他如約接到了魏老師的微信電話。
由于是從國外打過來的,信號不太好,兩人互相“喂”了幾秒鐘才確認電話接通。
魏興思先是簡單問了下“實驗室的情況還好嗎”,許秋表示“一切都好,眾人都在兢兢業業的干活”,至于對方信不信那就不知道了。
許秋聽到聽筒中的魏老師笑了一聲,隨后對方說道:“你的器件做的怎么樣。”
“做了兩批,目前最高還是7.5%左右。”許秋想了想,還是留了一手,大不了等魏老師回來給他一個驚喜嘛。
“嗯,再做幾批試試吧,”魏興思不置可否道:“她們張疆做合成的呢?”
“陳婉清的新體系CH3非富勒烯受體,最高效率達到了2.5%以上,韓嘉瑩試了下微波反應器,效果不錯。”許秋挑了些好消息匯報。
“那還可以,”魏老師頓了頓道:“我大體上了解了,具體的等我回去再說,我們先談正事吧,我明天要在隆德大學做報告,今天和你一起過一遍PPT,你的電腦PPT打開了嗎?””
“已經打開了,那我直接開始講了。”許秋回應了一句。
隨后,兩人同步對照著PPT,許秋一頁一頁的進行介紹,魏興思大部分時間都是“嗯”、“嗯”的回應,時而提一些問題讓許秋做出解答,有點像是一對一開組會的樣子。
期間,通話的質量不是很好,偶爾會出現聽不到聲音的情況,只能掛斷通話重新連接。
有機光伏相關的PPT一共十幾張,兩人一共交流了二十多分鐘,結束后魏老師匆匆掛斷了通話,又去找吳菲菲繼續討論鈣鈦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