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船員跟著陳慶生下到海底,跟隨陳慶生鉆進一片巨大的海藻林里七拐八拐。
項陽看到后內心微微點頭,難怪他沒發現鮑魚倒讓陳慶生先發現了,原來是躲藏在這片海藻叢中。
鮑魚喜歡生活在海藻當中這跟鮑魚的習性有關,它們天性膽小怕事,白天一般就躲藏在有海藻生長的礁石縫隙或者巖石洞中一動不動,等到黑夜降臨時候它們才會出來覓食,在海底尋找海藻和一些沒有攻擊性的浮游生物當做食物。
之前項陽是也沒想到這片海藻林中竟然會有鮑魚生存所以沒刻意搜尋。
這回既然知道了,項陽自然是仔細觀察四周。
借著視力的優勢項陽就像一臺人體紅外掃描儀一般,很快就在一處海藻叢中的兩塊礁石的縫隙間發現一只表面有褐色斑塊,整體形狀有點像人的耳朵,殼上邊還有一排小孔的大鮑魚。
“找到了。”項陽心下一喜,立即朝那方向游過去。
陳慶生注意到項陽離去,他想說發現鮑魚的位置不是這里,奈何在水里發不出聲音,又不能眼眼睜睜看著項陽離開,他立即急了。
很快,項陽就從那兩塊礁石之間擰出一只有巴掌大的天然鮑,這只鮑的個頭絲毫不比陳慶生發現的那只要小,一看就知道也是三頭鮑,是海鮮中的珍品。
陳慶生看得眼都直了,自從項陽脫離隊伍他就一直注視著項陽,他看到項陽脫離隊伍后就分毫不差地就游到那兩塊巖石中間,從中擰起一只鮑魚,如果要是這時候有人跟陳慶生說這是運氣那打死他他都不會相信。
可從項陽出發的點到抓到鮑魚的那個地點前后距離超過二十米,在水底幽暗的光線下隔著二十米看清躲藏在礁石底的鮑魚?
這開什么國際玩笑?
這么小個東西別說水底了,路面上都看不清好吧。
項陽看著手里的大鮑魚也微微激動,他也沒想到才剛下來竟然就能發現一只鮑魚,而且還是三頭的。
這只鮑魚項陽不準備賣了,他準備拿這只三頭鮑回家給父母也嘗嘗味道。
如果是單頭鮑或者雙頭鮑項陽可能還會肉疼一下,但三頭鮑就不會了,以項陽現在的身價別說是自己抓的,就算偶爾去吃一餐三頭鮑他也吃得起。
鮑魚的味道項陽雖然沒嘗過但卻早有耳聞,早在兩千多年前,熱愛美食的古人就開始了對鮑魚的探索,并且做出各種各樣美味的佳肴。
三國時期的梟雄魏武大帝更是對鮑魚贊嘆有加,北宋的“吃貨”蘇軾也是鮑魚的忠實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