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想在仕途上走得更遠,想獲得軍功,首先就要融入代北,要贏得手下部屬中代北人的信任,而首要目標便是獲得尉遲恭和尋相這兩個土生土長的代北籍部屬的支持,所以劉武周一直在尋找機會,只是這半年多來邊關局勢雖然緊張,但對峙雙方很克制,劉武周空有一身力氣使不出來,直到今天,總算給他抓住一個機會。
然而,這個機會對尉遲恭和尋相來說是好是壞?如果他們消極怠戰,靠劉武周一個人單打獨斗,結果可想而知,于是在進入白道之前,劉武周必須打探清楚尉遲恭和尋相的態度,以便擬定對策。
簡述白道地形,看似廢話,實則尉遲恭和尋相只要表現出不耐煩或強烈反感,便足以表明兩人無意合作。
尉遲恭和尋相神情凝重,一言不發。
劉武周仔細看了看他們,感覺兩人的態度比預想得好,于是遲疑少許,繼續說道,“你們沿中溪水疾速北上,快馬加鞭趕到武川后,便藏匿山林之中,切勿暴露蹤跡。”
此言一出,尉遲恭的臉色立即變了,濃眉緊蹙,目含冷芒。尉遲恭高大威猛,黑面虬須,這一發怒,殺氣外溢,氣勢尤其逼人。
“劉校尉留守白道嶺?”尉遲恭質問道。
劉武周不假思索地點點頭,“某領二十騎留守此處,一旦有變,可臨機變計。”
“變計?”尉遲恭毫不客氣,冷笑道,“如此說來,劉校尉對此次救援并不樂觀,既然不樂觀,更當傾竭盡全力,為何兵分兩路?”
劉武周猶豫不語,但看到尉遲恭和尋相均是神情不善,稍作遲疑后,還是透露了一句,“有傳聞說,突厥人要南下入侵。”
突厥人要入侵,這個傳聞早有了,只是這句話從劉武周嘴里說出來,可信度不一樣,畢竟劉武周是豪門子弟,又曾在東都闖蕩過,曾是皇親國戚楊義臣的幕僚,手眼通天,或許他就有可靠的消息來源。以此假設做推測,雁青流此行可能使命重大,關系到突厥王廷機密,再由此推測,一旦雁青流暴露,勢必會遭到突厥人的圍追堵截,那么可想而知,就算雁青流成功逃到武川,惱羞成怒的突厥人亦不會讓他安全返回代北。
武川可能有一場苦戰。尉遲恭的黑臉愈發難看,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只有三十騎趕赴武川馳援雁青流,勢單力薄,這一仗怎么打?
尋相亦是神色沉重,轉頭看了看尉遲恭,欲言又止。
尋相身形矯健,文質彬彬,有儒雅之氣,其年紀與尉遲恭相仿,亦是年近三十,雖然他從軍十年了,但之前他一直在太原鷹揚府供職,直到去年下半年才調至原陽,相比起來,尉遲恭雖然前年才從軍,但從軍后便直接去遼東打高句麗,連打兩年,屢立軍功,去年八月遼東戰事結束后返回代北,到定襄鷹揚府任職旅帥,所以若論軍中資歷,尉遲恭不如尋相,但若論臨戰經驗,尉遲恭遠勝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