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將道家神話和華夏神話等同起來。
最后,還要求將《道教神史》與華夏信史做一個銜接。
這個工程很大,又不能太明顯的生搬硬造,所以鄭思肖還沒有動筆。好在,從日國找回的古籍,包含了很多上古神話傳說,可以作為神史的素材。
第三道國詔:以藍底龍鳳呈祥旗為唐國之旗;以龍鳳呈祥圖為公室之徽;以黑底浴火鳳凰旗為軍旗,以武穆王《滿江紅》為軍歌;以日月星辰圖為洛寧社之徽。
第四道國詔:以臘梅為國花,以梅花圖案為武士徽章,喻示高潔無畏;以耕牛牛為國獸,以牛耕圖為文士徽章,喻示忠謹勤懇;以鶴為國鳥,以飛鶴翔日圖為匠士、格物士、煉丹士(科學家)徽章,喻示智慧靈知。
這四道詔書,除了第一道是實事外,其他三道全部為“虛”。看似多此一舉,但李洛和崔秀寧都很清楚形式美學的重要性。
這其實是強化共同性,凝聚力,自我認知。
他們當然不知道,李洛這一手是和基督以及某某教學的。為何后世基督和某某教那么強勢?除了它們的體系嚴密,儀式感強烈,就是因為它們具有侵略性極強的傳教制度。
一手經書,一手刀劍。李洛當然要學習一下。
這幾道詔書,很多官員不是很理解。但李洛不管這些,他們…不懂。
元旦大朝結束后,李洛第二天又去檢閱已經成軍五個月的陌刀隊:虎牙禁軍。
幾個月下來,陌刀和手斧全部打造好了。兩千四百多陌刀士,每天都在苦練。
今天才正月初二,可陌刀士們仍然在訓練。
李洛看到一個個身材高大魁梧的陌刀士,披著兩層玄甲,練習劈斬動作。
簡單的一個劈斬,他們卻反復錘煉。重達十六七斤的陌刀,在他們遒勁有力的臂膀揮舞下,虎虎生風,一片白光斬下,猶如一道閃電,千百人揮刀之下,聲勢很是驚人。
整個訓練場,都沒有喊叫呼喝聲,除了刀刃劈斬空氣的聲音,和鐵甲鏗鏘的聲音之外,竟然顯得很安靜。
因為,陌刀士不許喊殺,只能閉嘴沉默訓練。按照虎牙禁軍的軍規,就算到了戰場殺敵,也盡量不要吶喊。
沉默的力量比起吶喊,更強大,更讓敵人發憷。
李洛沒有打擾陌刀士訓練,只是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觀摩。
足足過了半刻鐘的功夫,陌刀士們又開始訓練手斧。
唐軍陌刀士的手斧,并不是真正的斧頭。手斧的設計很巧妙,一旦投擲出去,一定有一個刃尖朝前。手斧重達三斤,在兩三丈的范圍之內,由陌刀士這樣的力士投擲出去,必破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