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兵部尚書都烈出列,“眼下黃河之南淮河之北,不算洛陽禁軍,大唐有重兵十八萬七千余人,大半布置在黃河南岸。平時用來防守綽綽有余,可要是應對幾百萬流民,謹防元軍趁亂南下,則還不夠。”
“臣請旨,立刻發動南岸州縣民兵,協防黃河,維護秩序,一面流民無法控制,造成大亂。”
李洛毫不猶豫的說道:“準奏!動員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各地民兵,由縣令和縣尉直接統領,受郡守節制,協助官軍。”
圣旨一下,當即兵部就發了部令,軍師府用了印,皇帝用了璽,然后火速送出皇宮,連夜傳令各州縣。
十幾萬民兵將會被動員組織起來,協助官府維持秩序,防御元軍趁火打劫。他們只是民兵,戰斗力當然不強,可維持治安差不多了。
“傳旨,速抽調臨安駐軍五千、襄陽駐軍五千、金陵駐軍三千、潯陽駐軍兩千、鎮江守軍一千、鄂州駐軍兩千、漢陽駐軍一千、松江駐軍一千,共兩萬人過江北上,以荊州節度使董虎臣統帶!”
“遵旨!”
抽調兩萬精兵北上支援,已經是唐廷短期內能調動的最大陸軍援軍了。
說起來似乎令人難以置信,大唐如今已經有水陸八十萬大軍,為何緊急關頭,只能抽調區區兩萬兵馬北上?
這一點,文武大臣們都是心知肚明。八十萬大軍,聽起來嚇人,其實還真不敷使用。
第二次北伐前,唐軍有七十萬五兵馬,可北伐后減員不小。如今這八十來萬,還是收編了淮南宋軍,補充新兵后的結果。
首先,洛陽光禁軍,就有三萬人。這三萬人守衛東都和皇宮,禁衛天子、皇室、百官,是絕對不能輕易使用的。
其次,在河南江北,唐軍還有將近十九萬人的中原重兵集團,加洛陽禁軍三萬和三千潼關駐軍,剛好二十二萬。
雍州也要直接對抗蒙元大軍,防線又長,所以也有一支十五萬人的重兵集團。
瀛州孤懸海外,也有五萬大軍鎮守。
東州(高麗)是對抗遼東元軍的要地,同時也要控制高麗,所以也駐扎了十萬大軍。
南方那么多州,怎么也要花十多萬兵馬鎮守地域廣大的本土。
還有南洋都護府的駐軍,恒北都護府的駐軍,還沒有從天竺回來的陳淑楨部。這加起來,可不就已經是七十多萬了?
剩下的,幾乎都是水師了。
北洋、東洋、南洋、長江四大艦隊八萬水師,這八萬水師也不好上陸地作戰。不到逼不得已,朝廷也不愿意抽調水師那兩萬多陸戰隊當陸軍用。
所以,可不就是沒兵了?
陛下抽調的這兩萬北上援兵,已經是擠出來的兵馬。
事實上,由于大唐走的是精兵路線,加上各地還沒完全恢復,養八十萬大軍已經很不容易了。
養精兵,貴啊。
PS:蟹蟹支持,晚安。今天事情太多太多了,好煩,心前區總是不舒服。